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 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教育理念的把握

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教育理念的把握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15 16:59:00人气:398

摘要:积极把握创新教育理念,就是要善于创新教学设计,创新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把握教育理念;体验乐趣;获取愉悦;提升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育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还在建设的初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把握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实践,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此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牢牢把握创新教育理念,尝试了以学生为本基于创新的教学实践。

一、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把握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那就是打破常规思维定式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不是简单地呈现压制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动力的任务。而是要采用创新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要积极引导并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表格数据图形化教学中,教师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抓住学生更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这一特点,巧妙地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中分班你选哪科?为什么?)为背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班级中某位学生的高一年级以来的5次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动手用Excel图表从多方面进行展示成绩数据,并通过分析找出数据中隐藏的关系,提出合理的选科建议。巧妙地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真实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中教师不断地设置小问题,例如,成绩单中有着很多的数据,9门功课5次考试就有45个成绩,那我们进行判断的时候应该看哪个或哪些数据呢?学生思考片刻纷纷表示只要看平均分那一栏数据就可以了。教师逐渐地层层引导学生静心思考。锤炼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创新教学设计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很快就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进行分析数据,最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还会积极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历。例如,学生在做6门学科成绩的折线图时,有些学生发现折线图中的线离得比较近,影响观察。就创新地将折线的起始刻度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图形更清晰、明了。可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把握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设计,敢于采用新思想、新方法,敢于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式(不必担心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敢于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挑战完成任务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情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无比乐趣。

二、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师生关系让学生获取成功愉悦把握教育理念,创新师生关系,必须得益于有创新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才能获取创新型新课改的成功。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探究真理。例如,《因特网信息查找》课堂中,一位学生发现计算机不能正常访问网络。当时,笔者已经发现是计算机的网线接口松了,但是并没有马上告诉他结果,而是提示他,计算机网络无法访问可能出现哪些原因?他通过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解决了问题,露出了得意的笑脸。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教师才算是把握了教育理念,创新了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指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思考,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并鼓励a学生敢于发问和争辩,甚至可对教师提出自己之见解。如,在《表格信息加工》课堂中,某个学生举手表示对教师之前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一个Excel工作簿不可能只设255张工作表。笔者及时走到他的身旁,发现他已经插入256张工作表了。笔者及时表扬了他的求真的精神,结果后来他又产生了想一次性插多个工作表的念头,笔者引导他上网查资料把问题给解决了。教师能时时践行创新教育理念,刻刻关注创新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快乐自主学习。总之,创新师生关系,就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创新意识,学到知识与技能,获取学习信息技术成功后的愉悦。

三、把握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评价让学生提升信息技术把握创新教育理念,还要求我们积极进行创新教学评价,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要创新教学评价,必须设计好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过程性评价,这是创新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评什么是关键。首先必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成就性实践作业,接着要对每个实践内容设计评价量规,课后依据量规评价每个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进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行为以及自我探究能力。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工具软件(如Word,PPT,网页或其他)以“信息及其特性”为主题,要求从几方面突出主题:个人简介,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个人对信息概念的理解,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某个信息特性,写写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的希望。之后,用大小共14个项目的评价表(如图1所示)评价学生作业,每个项目的评价以笑脸的个数记录,最后把笑脸总数量化为分数,满分为5分。在课后与学生的闲聊中得知,学生表示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或建议,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从学习状态和行为表现等各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一个个“证据”(即评价记录材料的量化),让学生看到分数是自己一点一滴“挣”来的,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内心产生无比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当然,创新教学评价还应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落实到位,否则评价就失去意义。如发现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如实有效的评价结果。例如,在“老师的话”这个栏目中给出了“老师很期待你的作业哦!”等这样的一些鼓励和鞭策性的评价话语。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下一次的学习任务中及时完成了。对一些表现比较突出优秀的学生,要多一些肯定,多一些欣赏。例如,在“上榜”这个栏目中给予“上榜”肯定的标识。在创新教学评价时,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一接触到本节课时就知道本节课的特殊评价方式,这样让学生意识到要做的每一项评价都是有意义的,也都是理所当然的。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我想学”得到的乐趣。因此在创新教学评价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有效评价的研究与运用,充分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促进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获得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爱好,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在信息技术课中把握创新教育理念,要创新教学设计,要创新师生关系,要创新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其中的关键都体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积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给学生“学”的权力,能给学生“想”的时间,能给学生“做”的过程,能传给学生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能以探索的形式“活化”主体的主动性,真正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切品尝到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成功的乐趣,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天宝.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198.

[2]田红彩,万文云.学生参与方式多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J].神州:上旬刊,2013(9):139.

[3]郑红梅.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1):126-126.

[4]武翠芳.完善信息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70.

[5]杨晓兰.新课标下乌海十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6]周怀盛.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再认识[J].甘肃科技纵横,2011(4):168-169.

[7]李先达.创设“任务驱动”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中小学电教:上,2005(8):36-37.

[8]徐业锋.寓教于乐乐字当先:浅议如何激发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兴趣[J].黑河教育,2013(1):85.

[9]罗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35):114.

[10]王志勇,潘广丽.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0):71.

作者:陈惠菱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