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的路径与举措探析

创新教育的路径与举措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23 07:23:00人气:457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从思想观念、教育目标定位、方式、内容和考核体系等各方面深入研究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教学实践新成果的不断出现是高职院校是否站在教育改革前列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改路径;教育模式;目标定位

目前,依据我国经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改变结构、扩大内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摈弃以实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思路,确立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目标。以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工作重心。本文将从创新教育的理论体系、教改途径、教学内容、方式等几方面加以论述:

1.营造校园文化

首先,要围绕创新形成理论体系。用于指导与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所谓创新即是以理想化或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采用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取得进取效果的行为。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理论是文化的结晶。而文化是一种行为的动力。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左右着学校的状态、层次及发展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志趣,理想。培养以创新为主体内容的校园文化应该成为职业院校的工作标的。

2.列为教育原则

教育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律和法则。高职院校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又是新知识的产生与技术创新的场所。高职院校与以基础教育为主的院校的主要区别是直接培养实用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故此,其教育职责主要是培养学生知识掌控和转化能力。

3.确立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应在成果或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方向。大学教育分类别,分专业。各校各专业在培育目标上各不相同。但基础的、共性的目标应该是注重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对新知识使用能力的形成。这种基础的、共性的教育目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精神,包括意识、情感、意志等方面。创新意识是个体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是一种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倾向。超越精神、探索、挑战性、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广泛的兴趣等卓越品质都应在教育阶段着力培养。情感因素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情感丰富、心态平和、态度严谨、条理性、同情心、责任感这些性格的形成往往是创新成功的关键。而坚定的信念、包容心、灵活性等等都应包含在意志的培养内容中。创新精神是创新创业的最基础条件。是改变大学生心智结构并具有时代性的内在体现。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有助于自我实现的崭新状态。二是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活动能力组成,思维敏锐、认识新颖、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逻辑思维和反向思维能力的具备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继而演变成不受现状束缚,不断尝试新事物,勇于把思维变成实践、创新活动的能力。创新除个体能力外,更多的是协调、合作,群体的聚集功效更容易见到成果。归结起来可以说,创新教育的趋向目标是,培养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并从主观认识到行为方式都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4.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摆在首位。要使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的原始动力同国家发展、民族需要联系在一起,培养其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饶的精神,造福人类的能力。

4.2创新创业教育要注意教育目标的设计。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打基础,学知识。并不是直接创业。是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侧重学生知识掌控能力与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培养。

4.3要据本校特色和学生的状况,根据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广泛涉猎、主体突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要增加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注意专业课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融合。学习中要突出实战知识,增加市场资本运作的内容。让学生概括掌握组建创业团队,识别创业环境,管理现代公司等知识。对营销、管理、法律、财务、公关、风险防范等也要初步了解。要针对社会发展,超前性的设置专业。

4.4教学应采取项目、案例分析等实战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独立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的使用多媒体,实地体验等教学手段。同时应该注意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

4.5把教学实践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可根据学校基础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4.5.1模拟创新创业案例,建立虚拟项目创新工作平台,为学生提供“零成本”培训机会。.5.2利用网络,广泛搜集储存创新创业资料,组建基础项目库。积极寻找创新路径。4.5.3组织参加以创业为核心的各类竞赛,实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4.5.4与相关企业密切联系,根据企业需求搞好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组建“实践基地”。促使企业对创业教育提供实质性帮助。

4.6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成绩评价考核体系。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日常考核与课程阶段考核相结合的评分标准,对创新效果明显的科目应给予高分。着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综合来看,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专业安排和课程设置要突出创新内容。教材应新颖、系列、专业、密切结合实践。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创新精神正是其核心动力,在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等一系列创新道路上走在前沿的高职院校必将取得辉煌的成果。

作者:郭婧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