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研究
1生命教育中的目的观
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树立关注生命的发展这一理念,从而让教育体现出生命真谛并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真谛。在此过程中,生命教育的目的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教育应当为生命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活动应当以知识为载体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因此教育应当发挥出推动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学习和终身发展的作用,并重视动态把握学生的生命历程,即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关照,使学生在生命发展中具备知识能力基础以及思想道德基础,从而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学会做事以及学会做人;二是教育应当推动生命意义的生成。学生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同时也是人生中最宝贵、最具可塑性的阶段,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内的许多内容都处在逐步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生命中的潜力时期,具有着很多的发展可能与发展需求。因此,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实现能力,都是教育阶段所影响和决定的,所以,教育应当以推动学生生命意义的生成为重要目的。由此可见,在制定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生命感受,从而使教育活动突破知识教育的局限。同时,生命的多样性以及独特性不仅应当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应当当做教育活动开展所追求的目标,这对于推动知识教育向生命教育转变,将教育目标从认知领域向生命领域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通过这种转变,可以指导教育活动突显出生命内涵,并让学生的生命换发出更大的活力与色彩。
2生命教育中的学生观
在教育理念的创新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地位与需求做出重新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生命形态具有着差异性,并且每位学生都具有着强烈的精神盼望与生命企求。首先,学生追求生命的完整与全面。生命是精神与物质、情感与理性的整合,对于一个生命个体而言,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而也正因为如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希望自身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需求,并希望自身能够成长为健全的人;二是学生追求生命的个性美。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是生命独特性的体现,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的在爱好、兴趣以及天赋方面的不同。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生命的差异,并致力于满足学生的生命个性美发展需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承认学生生命具有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的特点,并认识到发展学生生命个性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并感受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并且教师要将塑造个性生命和陶冶学生个性当做教育中的重要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重要的要求与方向之一;再次,学生具有体验生命过程美的需求。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经过逐步成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个性化以及社会化的过程。生命所具有的过程中体现为生命的平等性与自由性以及生命个体对幸福的渴望。因此教育活动应当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力量、价值以及魅力,同时体现出教育所具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让教育活动成为学生体验生命过程美的重要组成内容与重要手段。
3生命教育中的教师观
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具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生命方面的师生互动,对于推动学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体现生命与感悟生命具有着重要意义。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同时要关注教师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发掘与发挥,从而更好的推动学生对生命真谛做出感悟。这要求教育活动能够对教师通过教学所体现出的劳动价值进行尊重与肯定,为教师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与时间,使教师能够将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活动当做自身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简而言之,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让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的同事,体会到教学工作为自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从而使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自身生命中所具有的价值,并努力实现这种价值。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活动,虽然教材以及教育大纲的编织着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教师进行自我发挥的空间,但是教师并不能对这种空间和权利做出透彻的领悟。事实上,教学活动应当是开放的,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自身的创造精神进行充分的展示与自由的发挥,只要能够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发展,教师就没有必要被教材所限制,也没有必要专注与对教材开发者思想的揣摩。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价值观与个性来展现自身的生命,同时通过树立学习意识、开展创新创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生命的发展。
4生命教育中的课程观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感悟都需要通过课程来完成,因此教育过程中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课程内容能否体现出与生活以及生命的联系,世界影响着学生能否对生命真谛做出良好的感悟。因此,在教育理念的创新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以推动学生感悟生命真谛为出发点来对课程进行设计。良好的课程设计应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满足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追求。同时,课程内容要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这要求教育内容需要体现出与生活的联系,并体现出对社会、对学生特点的适应性以及时代气息,即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学术性、知识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要重视教育的发展性、生活型、实践性以及人文性,从而为学生基本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构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生命意义的生成。另外,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重视构建综合额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应当体现为课程内容取材于生活,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来突显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学生所具有的自由创造精神进行良好的培养,并使学生在接受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来体会到教育对生命的重视,并体会到教育与生命的融合。
5生命教育中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并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虽然这种教学观对推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知识教学内容的传递者与阐述者,学生也知识教学内容给的吸收者与接受者,因此教学过程中也会由于欠缺创新而显得机械死板,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教学理念的创新中,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做出创新,从生命教育方面来看,教育过程应当是教师以及学生开展个性化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教学需要师生的互动、交流与启发,因此,教师与学生要重视对批次的知识、经验作出分享,同时要对自身的观念、体验以及情感进行交流,并在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扩展的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表现出生命活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对学生的关注,而非对学科的关注。学科本位论在当前已经显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科本位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重视认知教育、忽略情感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发展,由此可见,学科本位论欠缺对申明存在与发展的关怀,因此,在教学观的改革中,人本理念、关怀理念以及服务理念是必不可少的。这要求教师首先要体现出对每位学生的关注,认识到学生不仅是独立的、不断发展的,而且是有尊严的和有生命的,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绪生活给予关注。即要求教师能够使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良好的情绪;在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与道德生活。这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类道德因素进行挖掘,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发展与道德表现,从而让教学过程转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人生体验,并对学生的生命发展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
6生命教育中的评价观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工作中,学校以及教师都强调对学生所开展的选拔与甄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主体地位被忽略,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相对单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注,对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欠缺了解与重视。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教育评价中的学生出于被动的地位,对于学习工作只能够机械完成,并且仅仅将考试分数当做对学生做出衡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学生已经被标准化与固定化,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生命力所具有的活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发挥以及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在当代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需要突显出对学生发展的引导性,从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出发来对学生的发展目标作出规划。这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知识水平和治理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纯洁心灵、健康体魄、豁达态度等良好的品质,从而打破传统教育评价中静态、固定的模式,并对学生的发展潜能进行激发与挖掘。同时,教育评价要体现出对生命个性特性的尊重,如学生生理、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情绪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确保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并推动学生获得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
作者:冯宝颜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