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能力创新教育论文
一、社会能力是学生在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
一般的高中教育都以升学为目的,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强调各学科的学习和成绩,方法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自觉和主动,而对社会能力的培养则大多被忽视。高中教育不应该只把学生培养成应付高考的“机器”,而更应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融于社会、改造社会并能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人”。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一般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人类的劳动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及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及各类人员的帮助。社会交往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工作的杠杆之一。所以,工作者协调好上下、左右、内外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创造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和工作氛围,及时增进感情、缩短距离的“桥梁”,又是减少摩擦、消除对立的“纽带”。社会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社会的有效方法。学生社会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往合作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判断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大量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撰写调查报告这些提高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使我们在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时能帮助学生做到: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敬互让,互相帮助。让学生更清楚明白今后走向社会后,则应做到对待上级要自觉维护上级的威信,服从而不盲从,摆正自己的位置,出力而不越位;与同级之间要做到坦诚相待,积极配合,权利不争,责任不推;对待下级要了解下级的特点,发挥下级的特长,尊重下级的职权,支持下级的工作。让学生从高中起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建立起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今后才能心情舒畅、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工作及各种社会活动。
二、后续能力给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增加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迅速,直接导致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和责任范围的扩大。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清楚明白考大学读大学不是终点。要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终生教育理念。每个人必须终生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想使学生能够终生学习必须使学生具备后续能力,后续能力就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的继续发展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和继续工作能力。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曾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是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因此,高中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尽管对以塑造人性为核心还是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两种教育目标的争论尚难分难解,但是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学生评价标准已日渐成为共识。然而,让人尴尬的是从实践看来,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仍走传统路线的案例不在少数。分数、升学率还在继续束缚老师、学生的身心。对此,我们学校认识到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内涵,教育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短期教育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人专长的发挥等,应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标准。我校除了狠抓高考成绩这一大众普遍关注的业绩之外,在通用技术课程中,依托学校现有通用技术教室,学生基本能使用金工、木工、电工工具,制作简单技术作品。如:简单相框的设计制作、常见桥梁模型的制作、简单建筑物模型制作、航模制作、简单机器人的拼装等作品。现代农业技术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如淡水鱼,生态鱼,冷水鱼养殖;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的开设初步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的作用;熟悉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和驾驶员行为规定,知道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与开关的名称,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汽车例行保养项目,初步学会汽车例行保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形成保养和管理汽车的意识。这一系列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学习范围,使学生在以后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教育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学生从高中毕业后有很多不同的人生选择,还有很多新知识、新技术需要不断的学习。没有较厚的知识基础,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难以完成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后续能力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奠定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以引导其“学会生存和发展”。所以,后续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创业能力是能使学生得以发展的关键
现在,高中毕业以及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清清楚楚的明白:没有谁能给自己分配现成职业,工作应该由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去谋取。这需要学生从高中起就树立全新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因此,我校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目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种事业、商业、企业活动的能力。对高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或大学期间(毕业后)自我谋职能力,这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中淡水鱼,冷水鱼,精品鱼养殖,富硒大米种植,酿酒和竹编教学,汽车维修等板块的开设,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的创业信息,让学生高中毕业后在自主创业意识上领先别的学校学生。创业精神是指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有”精神。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及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创业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重要内容,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避免了学生考不起大学后无事可做、人生迷茫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在面对科技日新月异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努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适应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适应职业频繁改换、为走向社会后更好地生存和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同样是普通高中学校创新教育面临的一个深刻而严峻的课题。我们应该在抓高考的同时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努力付诸实践。
作者: 杨槐 冉翔宇 单位: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