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中的多种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中的多种教学模式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31 13:11:00人气:1103

一、存在的问题

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总体创新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缺乏创新性意识

在理论课堂上不能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习惯于高中时代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堂上,做实验的过程中照抄课本,按部就班,不敢大胆尝试。

1.2缺乏创新性思维

对权威和课本过度依赖,缺乏深层次思考,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单一,缺乏新意。不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对未知领域缺乏探索精神。

1.3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

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总体观察力较差,尤其是在实验课堂上,一个简单的滴定操作,教师讲解演示完成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却有80%的学生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现象。观察力的敏锐性、准确性、全面性,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多种教学模式在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是医用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意识,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医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创新教育是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医用化学创新式教学模式建立的探索。

2.1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①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精选内容,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师不仅要善于恰当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传授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②紧扣医学知识,突出医用化学的应用性,拉近医用化学与医学专业的距离。例如:在讲授“渗透压”的内容时,可以提问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利用的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出溶液渗透压对红细胞在高渗、等渗和低渗溶液中形态变化的影响,再有目的地讲解渗透的概念、产生条件,渗透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再如:在讲授“立体异构”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解20世纪50年生的“反应停事件”,该药物分子的一种异构体可以减弱孕妇妊娠反应,另一种对映异构体却易导致新生儿畸形。从而引入“手性”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事实来理解结构完全相同,但是空间结构不同的手性对映体,在体内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或者是药理活性,从立体化学的角度看,对映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药物。把枯燥的理论灌输用形象的实例加以讲解,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络化信息平台辅助教学突破了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和扩展。同时,可以创设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所学的环境中,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①建立网络化信息平台,设立课堂评估、在线测试等模块实现考核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管理软件,随时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找出学生知识盲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教师进行“发现式”教学,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必要的途径。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尚未掌握的知识。②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实现动画、图形、声音、文字的整合应用。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SN1和SN2反应机理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形象地看到SN1反应机理中碳正离子的生成,伴随着碳的杂化方式由sp3转化为sp2,相应的空间构型由正四面体转化为平面三角形,亲核试剂从平面两边进攻从而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的两种产物;而在SN2反应机理中,亲核试剂从卤素背面进攻,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时进行,从而只得到构型翻转的产物。将课本中枯燥文字以形象生动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强化。

2.3重视实验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观察力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验证理论,而且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创新性思维,进行创造性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是医用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和检验医用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医学生通过医用化学实验,掌握必需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①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医用化学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各种实验技能方法相互渗透的一种有效的实验形式,其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医用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中的特殊功效。例如:“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这个设计实验,学生结合理论课中学习的酸碱滴定知识,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自己根据所设定的合成步骤进行测定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教师进行辅助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②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水平、能力、兴趣选择一些实验来进行锻炼,这些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课本上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独立做好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包括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的预测等以书面报告给出。经教师查看许可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教师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为了做好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必须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思考解决,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医学特色

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把化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同时,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①优化教材内容,搭建化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相互渗透的平台。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每个化学知识点在医学专业中的位置和作用。精选教学内容,既突出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又充实医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将一些与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重点讲述,增加一些化学知识在医学中具体应用的例子。尤其是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入医学知识,这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卤代烃这一章时,可以通过事例引入。在绿茵场上拼抢受伤的运动员,向受伤部位喷洒一种药之后很快就重新站立起来,又投入了比赛。那么这时候可以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使运动员很快消除疼痛的神奇药水是什么呢?这就是具有“化学大夫”之称的氯乙烷(C2H5Cl),它是卤代烃中的一员,这种卤代烃具有镇痛和局部麻醉的作用。那么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卤代烃的医学应用有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利用化学基本知识解释生活常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常识。如近几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甲醛白菜”、“毒胶囊”事件,等,将家庭中与健康相关的热点问题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会使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5优化师资队伍,实现医学与化学的有机融合

高等医学院校的现任医用化学教师所学专业均为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授课中过于关注化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了与其相应医学知识的联系,没有将医用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那么必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用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将化学知识融入到医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身医学知识修养,多渠道、多途径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医学与化学的有机融合。

2.6推行新的考评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体系

积极探索和推行创新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将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转变为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进行检测,改变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不再仅仅注重“学分”和学生试卷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分”。考核内容要尽量具有挑战性、创新性,设计出创新型高素质学生所应该获得的“创新能力分”数值和“创新能力分”结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采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建立以开卷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多种考核方式。

三、多种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的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探索,总体效果是积极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的医用化学教学为医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在理论课堂还是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积极思考遇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学会了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通过查阅网络资料并结合图书资料去综合分析,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实验课堂上的表现较为突出,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地独立操作,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做认真、详细的观察记录,并对观察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

四、小结

总之,如何根据医用化学的教学特点,改革教学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创新型医用化学教育,是医学院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创新教学模式将有效地激发教师的改革创新热情,并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该学科发展,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建立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医用化学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医学化学学科的特点,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作者:王江云 阎芳 韩玮娜 潘芊秀 韦柳娅 单位:潍坊医学院医用化学教研室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