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初探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初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7-21 00:45:00人气:385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平台

目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在高校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来体现,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则是大学生群体在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展的学术科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中,需要通过多种平台,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追求真知,勇于创新的品质。总体而言,目前在各高校中大体有以下几大平台:学术讲座平台、项目研究平台、基地活动平台、科技竞赛平台、科技实践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以此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

(一)学术讲座平台

以科普教育、学术讲座、学术论坛为主要形式,这既是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渠道,又是学生深入专业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的交流平台。部分高校在省级团委的支持下与省级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利用省级科协学会的优势资源,深入开展“携手未来”行动,以大协会带动学生科技类小协会,学校学生协会受省级学会邀请定期参加国际、国家及省级学术交流活动。此外,还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校园,走到师生身边。

(二)项目研究平台

以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为依托,以项目形式管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实施和不断的完善,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已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管理体系。

(三)基地活动平台

以各学院开放实验室为依托,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实验室硬件、软件资源,根据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需求,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专业能力教育、专业竞赛培训、科技项目研发等工作,并依托基地,大力扶植学生科技类社团。

(四)科技竞赛平台

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以竞赛营造校园科技文化的浓郁氛围,推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目前许多学校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综合类科技竞赛为龙头,各类单科类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各学院独具特色的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基础,常年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实践竞赛。

(五)科技实践平台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坚持以专业化、项目化、基地化、品牌化的要求强力打造科技实践活动。各高校依托各自专业特色,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精品项目。(六)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学校大学生创业办和校企合作的形式,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学校创业办为大学生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学校也与社会性的青年创业园签署合作协议,让学生创业团队得到支持,加快学生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工作。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未来发展

(一)注重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创新教育的地位愈发凸显,高校对于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已纳入议程。在学术领域里,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首要途径,通过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实验课的亲身体验,实践课的身临其境,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们充分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积累科技知识,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加以凝练,逐步培养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二)以大学生科技赛事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通过专业学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在参加国内、省内科技竞赛及创业大赛时,如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通过项目的申报、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创意,各种思想的碰撞,酝酿出的优秀作品,或许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业梦想或一个伟大的创作。整个过程中,从学生最初的搜集资料,查阅书籍,到整理材料,交融思想,无形之中,个人的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提升,因此参加“挑战杯”是提升个人科技创新素质的良好途径,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要以诸如“挑战杯”等赛事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提供多种机会和场所,加强学生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家、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加大了对创业的扶持力度,随着学校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创业的扶持,高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创业代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怀揣青春的梦想,具备专业的素养,志同道合,结伴而行,不管前方荆棘密布,道路崎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踏上自己的创业之路。目前,许多本科院校有专门的创业办来指导学生创业团队,为他们提供孵化梦想的场所,联系社会上相关企业的扶持,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社会,走进企业,在创业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融入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当然,由于部分院校主客观条件的不同,部分院校的扶持力度还是不够的,因此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加强学生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建立长效机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供长效支持

教育是无止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需要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首先需要一支稳固的队伍,如学校创业办为学生团队提供丰富的平台来发展自己,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作出中长期规划,对具体实施和推进阶段实行监督管理,并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必要的人力资源,以保证活动过程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固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这支队伍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和帮助。教育部鼓励高校“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导师制的推行可以继承和发挥导师言传身教的培养方式,既为刚刚接触学术研究与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了学术和个人成长的引领者,也为学生在科技创新上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保障,带动学生主动参等研究,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各学院可依托强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获得前沿领域权威指导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层次和眼界。

三、小结

所有这些都需要尽快规范,形成系统性、长效性的机制,以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姜林琳 饶华 马义华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