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摘要:传统课堂评价过于关注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忽视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研究职业能力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并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评价中运用导学案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多元评价;“导学案”;会计电算化
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运用导学案教学,任课教师编写预习案、探究案、练习案三种导学案,以案导学。在课前分发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问题探究,观看微课,释疑解惑。课中,教师发布探究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基础任务,小组内展示操作,相互纠错、评价。然后教师深度挖掘学习内容,在探究导学案中设置典型例题或者变式练习。小组组织探究学习,成员思考、讨论存在的问题,联系课程理论,提出解决办法,尝试操作。任务完成后,小组展示成果,小结操作步骤,归纳知识要点。课后,教师发放练习导学案,供学生理论复习和实践操作,巩固基础,课余变式练习,提升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导学案,引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在应用导学案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和实施多元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潜能和思维,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导学案模式下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第一,自我评价。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无论是预习案、探究案还是练习案,都要针对某一主题,如工资初始化,细化财务软件某一模块功能,设定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单,学生通过查阅教材、观看微课、操作财务软件系统、交流讨论等途径,完成任务单。学生可从是否完成、使用时间、准确性、掌握程度、情感体验等描述自己的收获,也可以划分层次量化打分。通过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第二,生生互评。在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时,学生小组内交换导学案,检查具体的任务单是否已经过关,客观题练习是否准确,并将结果反馈给对方。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互评参与度可能不高。这时需要教师做出具体的活动指引,如探究什么、群学讨论什么、展示活动如何分工等,监督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通过互评,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相互激励,共同发展。第三,分层达标测评。中职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以实操为主的课程,编写导学案时需要避免题海战术。可设计“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等模块,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练习,引导各类学生高效学习,同时进行分层达标评价。如“基础达标”模块,主要是对探究案中基础任务的重复操作练习,或者是基础理论客观题练习,让“学困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模块是探究案中基础任务的变式练习,让“中层学子”举一反三,提升能力。“拓展延伸”模块可设计综合实务题,让“尖子生”熟悉全局,逐一细化操作,拓展个人能力。通过分层达标评价,因生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第四,自主式作业评价。工资核算模块,教师发布导学预习案、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工资核算流程和观摩软件操作。授课时教师给出模拟实验公司的基础数据、具体任务单,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体验、探究。学生体会到系统核算的便捷和准确性,激发学习兴趣。此时教师便将更多学习自主权交回学生,让学生设计下一课时实操业务。结果有的学生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如中途员工调岗、辞职等特殊业务设计入实操作业,有的学生联系成本核算实务的制度计薪,提出计算加班费,还发起全班讨论,摸索解决办法。第五,自主反思性评价。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倡导自主反思与自我评价,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巩固知识,拓宽思路,内化生成,激发学习智慧。但是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初期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把能否自主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能完成到什么程度、使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等作为反思主题。设计导学案反思部分时,可结合各阶段学习的安排,让学生围绕主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来进行“想一想”“写一写”“问一问”。想一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写一写: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问一问:可以在课堂上小组内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此以往,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方法,反思感悟,能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和进步。
二、导学案模式下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第一,阶段性评价。对导学案使用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课前,教师通过批阅部分或者全部导学预习案中的前置作业,对小组或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调查学情,收集第一手资料。课中,教师主要通过激励性评价方式,提高小组或学生使用导学案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课后,教师综合在线云班考核、实训系统自动评价、行业专家点评、组评等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给予综合评价,收集导学练习案上的遗留问题,并加以解决。第二,小组综合性评价。从时间上讲,可以是随堂评、周评、期中评、期末评。从评价对象上讲,可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从内容上讲,可评价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技能专题、每一个功能模块。不同阶段,评价的重心应有所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在变化。如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技能展示环节,一般先从评价小组展示次数开始,不考虑展示。通过小组某几名学生的积极表现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然后再稳步推进。对各组轮流公开展示,采取加分鼓励,将重点由展示次数转向参与展示的上来。达到这个层次后,再来评价技能展示的质量。这时才在技能操作质量评价上加大赋分的权重。第三,激励性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激励性评价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全面展示,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可以用形象生动、自然亲切的语言向学生传达激励或点拨提醒。第四,图标评价。图标是指学生在进行各种学习、测评或者讨论研究活动时,其学习进程达到一定程度所传递给教师的一种信号标识,方便教师随时把握课堂学习进程。在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利用图标评价,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呈现“橙色电脑图标”,表示探究任务正在进行;呈现“文件提交”,表示探究任务已完成;呈现“红色举手”,表示探究任务出现困难,求助教师。学生选择不同选项,传递信息,方便教师即时调查学情,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加强自我约束。
三、导学案模式下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第一,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课堂评价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学习目标上侧重于端正学习态度,接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操作中,教师需要把控好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探究的效果和深度、拓展的广度、互动的温度、生成的高度。通过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量化评分或质性描述,能有效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改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课堂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实时诊断,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评价主客体互动化。评价应建立在公平、公正、有效的基础上,没有完全好的评价和完全坏的评价,也没有一种评价是灵丹妙药。课堂评价在课程教学中要动态调整修正。评价不能只掌握在教师手里,提倡评价过程中主客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不仅教师评价学生,而且可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第三,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而且关注其在课堂上的听课态度、发言的次数、合作交流的情况等课堂表现,从多个角度看学生的成长,使每个学生逐步建立自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评价不是越多越好,过于细化、多元的评价反而会增加师生负担。第四,评价过程动态化。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创造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王漫.转益多师:听课评课的要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许辉,王立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1):86-87.
[4]魏尚玲.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优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2):281-282.
[5]张丽丽.中职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时代金融,2017(11):264,266.
[6]张静.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64.
[7]张翔,杨琪琪.基于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职教专硕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17-20.
[8]张良.论导学案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4(1):57-59.
作者:刘浩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