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ERP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性极强,涵盖的知识面较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熟练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技能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因为是新兴学科,所以现阶段科班出身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半路转行到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中去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另外,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走上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岗位,由于这类教师大部分只是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故而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师较为缺乏,故而大部分教师的课程任务较为繁重,自己可以支配的实践较少,难以做到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致使部分教师出现实践能力不强,知识结构老化等缺点,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1.2教学方法存在不合理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是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主要是采取整个班级一起上课的方式,教师在讲授完了理论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教师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掌握操作的步骤,但是不足的是通常学生知识顾着记录操作流程,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学,导致学生很难抽出时间思考下一步将怎么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上主要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案例法和讲授法等方法,具体采取那种方法或以哪种方法做主导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既要懂维护又要懂操作的课程,应用型极强,虽然上述方法能够做到灵活多样,多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有很大帮助,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仍然不足,现阶段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1.3教学模式过于简单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选择可靠性高、功能强、市场上流行和安全型好的大型财务软件,通过这些软件模拟某个单位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报表处理系统和财务处理系统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其它子系统,进而让学生联系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在通过大约50个课时的训练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进行简单操作和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由于课时不是特别充足,导致“财务分析”系统、“购售存”系统等均无法讲授,大多数学生只能掌握“报表”和“总账系统”等,故而教学过程面临很大缺陷。由于ERP财务管理软件的会计模块体系庞大,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内容,故而需要系统性学习,仅靠部分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不行的,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操作和练习有限,无法让学生熟练掌握ERP中全部的会计功能。
1.4课程考核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能力目标突出不够,考核主要以知识掌握为主,而且存在考核方法单一的弊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考核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即理论试卷定成绩,考核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激励导向作用不强,考的只是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忽视,只关组最终的考试分数,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岗位能力的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而当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高职教育的这一目的难以实现,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素质的需求,也使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个人需求脱节。因此,现阶段必须改革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考核制度,把学校的教学和社会的需求统一起来。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2.1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学重新定位
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科学定位是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基础。首先,必须重新认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重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阶段会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轻电算重手工的趋势,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少的适应工作,还必须经过电算化应用再培训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工作,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严重不足,而理论水平和本科生相比有没有优势,造成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就业困难。
2.2促进教师的科研和专业实践能力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少,这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意味着高职院校教师不需要教学相应的科研工作,因为科研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巨大促进。教学和科研,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承担的两样基本的职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任务。科研科研促进教师对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可以快速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现阶段培养和提升大学教师的最好办法就是支持和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需要专任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科研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运用范围,进而不断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2.3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地组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是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首先,在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实施模块教学,这样既能环境与其它主干课程并行教学的矛盾,也能保证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课时,还能便于各个击破,而且,模块教学不仅在时间上划分模块,也在教学内容上划分模块,与一般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会计软件要求上机内容和资料上保持连贯性,集中时间教学,连续开课,而且模块教学可以把教学认为教学细化,通过小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其次,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过去教授方法,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方法也能与时俱进,案例教学方法就不失为改革的方向,因为案例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诱导、启发方面的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有重要优势。案例教学法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主要是指以一个企业的业务资料为例,不断学生很容易入门和上手,而且务实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可理解性的基础,既能提升学到分析和实践能力,又能提升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进而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驱动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习惯,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创设真实任务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促使学生主动吸纳知识。利用教学过程的模块性引导学生完成每个任务的相应操作,明确教学和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知识,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模块行引导学生掌握相应操作,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2.4改进现有考试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考试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和指引,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就需要改革考试和考核的方式。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力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现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考试分成上机考试、作业设计和过程式考核三个阶段。作业设计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一份反应当前学习内容的综合行作业,这就使考核方式较好的反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过程化考核是指教师促进学生的平时积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逐项考核,督促学生不断巩固学习效果。
作者:李迎春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