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化学教育论文 > 慕课教育下的大学化学教学改进

慕课教育下的大学化学教学改进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17 08:51:00人气:550

[摘要]化学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基础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然而由于化学课程的课程特点,导致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慕课作为全新的在线教育平台,能够充分整合网络资源,提升信息化教学效率,改变传统化学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使化学教学更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慕课的起源和特点,探析化学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慕课教育;大学化学;教学改进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推动数据环境下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教师评价的变革,要实现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结合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功能,让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高校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抓手”。而慕课教育是种规模性、开放性、在线性的泛在化教学模式。在诞生之日起,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革命,推动了现代教育内容、模式及理念的变革。而结合高校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化学教师应将慕课模式有地日应用到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化学教学体系、模式、理念及方法的重构,从根本上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慕课模式的起源和特点

慕课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念核心是如何实现世界性、规模性、开放性的数据分享目标。但由于当时技术有限,该理论一直难以得到落实和发展。然而到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通过创设2门网络课程的方式,创下了17万人同时在线的奇迹。以此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慕课教育革命”。再次之后,世界各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便开始研究慕课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框架,分析慕课的作用肌理和影响意义。进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架构出体系庞大、系统成熟、科学合理的慕课学习模式。在概念界定层面上,慕课教育主要指开放性的网络课程体系,是“互联网+教育”的现实表征,拥有大规模、开放性、共享性的特征和特点。首先是开放性。慕课教育是对网络用户所开放的教学场域,能够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免费课程、资源及考试评价。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共享性。慕课的教学理念之一是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能够帮助学生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中,交流想法和经验,增加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最后是规模性,由于慕课平台是架构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教学场域,因此能够容纳数十万的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的类别和特征,划分出不同的课程体系,能够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筛选出合适的课程资源,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结构上,慕课模式是以微课为基本架构单元的,能够将系统的课程体系,划分为若干的、简短的、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微课单元,使知识难点和重点得以凸显,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选择课程资源,提升慕课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弥补慕课教学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提升了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质量和效率。

二、大学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化学课程教学存在内容单调、刻板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普遍以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传授并阐释化学概念、定义及公式等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缺乏获得感和兴趣感,出现厌学、缺课及逃课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大学教师在课程教育中,缺乏人本理念,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并改进课程体系,导致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和制约。虽然化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然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认知规律和情感动态,将导致化学教学氛围受到冲击、影响,难以形成良好的化学教学情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二)教学资源不够全面针对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阵地,是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枢纽。所以大学化学在课程设置上要更深、更广,所覆盖的内容也要更丰富,更全面。应紧密结合时展的潮流及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及理念。然而由于高校化学课程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导致知识特性、更新速度及针对性相对不足,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影响化学教学开展深入化、有序化、模块化的教学活动。此外,在教学资源层面上,高校化学教师所整合的教学资源普遍以教材为主,难以深入到社会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中,将最前沿、最先进的化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对化学课程针对性、科学性的发展需求。

(三)化学实验课程实效性不高大学化学是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体系,理论知识、概念定义无不是通过实验课程来阐释和论述的。因此实验课教学和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由于高校实验课是以实验教材、实验材料为基础的,所以部分实验课内容、知识过于陈旧、传统,缺乏创新性。且实验课程的课时比例,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致使实验课的授课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从根本上发挥实验课的育人价值,无法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影响化学教学的质量。

三、基于慕课的大学化学教学改进策略

(一)积极开发慕课教育资源大学化学教学资源陈旧,教学理念落,严重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信息数字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化学教师应切实发挥慕课教育的规模性、共享性及开放性的优势,将课程资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划分为落干的教学模块,形成微课资源体系,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资源,构建慕课教学系统,随后通过课前预习活动、课中观看学习资源的方式,优化高校化学教学模式,提升化学教学质量。而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高校化学教师应结合前沿性、科学性的化学技术、知识,丰富和拓展教材内容,利用创新性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但由于慕课教育的结构单元是微课视频。因此在资源开发和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学生行为特征和思想特点,以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挖掘、整合及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注重化学问题的设定,关注化学知识的新颖性和生动性。进而使“学生本位”的思想贯穿到整个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提升资源的时效性、针对性及全面性。

(二)嵌入慕课教育资源和理念大规模、交互性、共享性及开放性是慕课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根据高校化学教育所存在的教学方法刻板单一的问题,高校教师需要将慕课的互动性、共享性、开放性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全新的化学教学理念,重构课堂生态,增进师生的情感关系,活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譬如在开放性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可提出各类化学问题,引入历史、现实及理论中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而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和疑惑,观看和学习慕课知识。使慕课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通过课堂考试或教学活动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结构,随后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慕课平台解决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使其在明确化学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以慕课平台为依托,开展自我学习活动。

(三)优化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抓手。然而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导致化学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如实验课程被压缩、实验仪器匮乏、有毒有害物质增加安全风险等。而将慕课平台融入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教师可通过“仿真软件”的方式将整个实验过程展示出来,或者结合其他慕课资源,将高校难以实现的、危险性大的、耗费严重的化学实验呈现出来。而在创新性层面,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并在慕课资源的帮助下,验证学生的猜想或想法。此外,由于慕课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及规模性的特点,教师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景中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确保实验教学的时效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当然,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可将慕课资源应用到化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通过课前分发慕课视频(5-10分钟的微课单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详细地了解化学实验的步骤、方法、原理及所涉及的注意事项。

结语

慕课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能够切实地优化并改进传统化学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根据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对前沿性的教学资源、实验资源的整合,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解构并重组教学体系,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升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晶.慕课与PBL教学法相融合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7):112-113.

[2]汪煦,付金萍,黄文艺,程昊.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A3):222-223.

[3]刘思琪.基于慕课的化学计算模型研究与实践[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8.

作者:荆海龙 单位: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