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背景下的医学生物化学教育
摘要:转化医学强调基础成果与临床实践的融合,以更好地将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疾病防控。近年来,转化医学已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我国目前医学生物化学教育中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结合了国外先进的生物化学教育理念,探讨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理念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性。
关键词:转化医学;医学生物化学;教育
生物化学为后续免疫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医疗工作的应用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全过程,打破了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直接关联实验室和病床(benchtobedside)。在转化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育模式已逐步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临床实践为最终目的的目标性医学教育模式。就生物化学而言,其教育理念、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估体系等方面也同样亟待改革,在继承传统教育方法优点的同时,还需充分考虑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实现“从课堂到临床,从临床到课堂”(classtoclinicandclinictoclass)的良性互动。
1双向转化的教育理念
对于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基础学科教育而言,转化医学发展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强调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性:脱离了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临床医学将失去根基;没有了临床实践,医学生物化学研究就迷失了方向,失去其存在的生命力。因而,双向转化的教育理念,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规划中也得到了重视。本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投入巨资加强转化研究的同时,在其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中也强调了双向转化的教育理念[1-2]。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其临床和转化科学基金(ClinicalandTranslationalScienceAwards,CTSAs)的资助中,也将教育方面纳入其考量因素。再如,欧洲科学院科学顾问委员会(EA-SAC)曾建议“建立转化医学的新途径”,并在其中指出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部分医学院校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改革以教师和理论教学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引入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对临床问题的解读,使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晦涩的知识点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填补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间的“鸿沟”,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3-5]。
2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思维的国际经验
2.1美国的生物化学教育探索
美国医学院校的认证标准《医学院校的结构和功能》(《FunctionsandStructureofAMedicalSchool》)中,明确规定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四年本科教育为进入医学教育的必要基础。美国医学院校基本上采取了4年的医学预科教育、2年的医学基础教育加上2年的临床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美国的医学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中对生物化学有明确要求[6]。在课程组织上,为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引入转化医学的思维,不少美国大学强调采用基础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跨学科的整合课程模式,以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健康问题和疾病的能力。例如,哈佛大学临床与转化医学中心将人才培养纳入哈佛整体规划,强调了学科交叉。而美国的职业医师资格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以及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ationalBoardofMedi-calExaminers,NBME)提供的学科考试,也强调了临床实践与基础知识的融合。在此背景下,一些医院也强调了其作为具备转化医学思维的教育科研机构的特点。例如,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实现了“从实验台到病床”的相关联,强调其作为顶级的教育科研机构,在基础研发与临床应用间的紧密结合的特色。
2.2加拿大的生物化学教育探索
早在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医学院即提出了以“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学习模式。在转化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该思维在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学科中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其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建立知识体系:医学生物化学知识点抽象、枯燥,教师应以临床上实际案例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内容讲授完毕后再回归到案例对知识进行应用。这不仅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创建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引导学生自行建立知识体系,同时也将转化医学的思维贯彻进了教学,利用实际案例的问题进行现场模拟,明确医学学习目的。
2.3英国的生物化学教育探索
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MedicalCouncil,GMC)[7]2009年颁布的关于医学教育的标准《明日医生》(Tomorrow’sDoctors)中就规定了课程中至少要提供10%的时间用于学生选修;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同时医学院校必须积极鼓励在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技术。在医学课程和临床实习的安排上,均应注意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整合。在转化医学发展的背景下,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间的整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例如,伦敦帝国学院专门为硕士研究生设置了“转化医学路径”(pathway-translationalmedi-cine)的课程,其中不少内容涉及生物化学与临床实践知识间的整合,例如肺动脉高压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分泌型磷脂酶检测的临床验证、Apelin作为肝癌治疗的预后指标等。再如,利物浦大学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所,并将包括生物化学在内的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教育整合作为重要的内容。
3我国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理念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医学院学生在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大多并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临床疾病的诊疗和生物化学的相关性缺乏直观了解。尽管应试型的知识记忆不无用处,但直观感受的缺乏,导致其对临床应用意义的思考相对较浅。因此,将医学生物化学的教育与适当的临床见习相结合十分必要:一是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见习的结合。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使医学生能够从临床角度掌握生物化学等知识,把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诊断意义等讲解带入其中,就可以使医学生更深地体会到所学课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导其在未来更深地认识转化医学的真正内涵。二是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结合。转化医学的实践,是对基础医学成果的延伸与发展,因而需要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患者的临床需求出发来认识所需学习的生物化学知识,进而形成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思维“惯性”。三是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的结合。转化医学的研究仍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都需要学生在临床实践的同时,发现感兴趣的或医学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拓展已有的生物化学知识边界。因此,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也可鼓励学生围绕临床问题,开展一些基础研究,或者对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介绍。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深入,在围绕提高医学院学生生物化学的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属性的特殊性,其在转化医学思维的教育中或可作为试点课题,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赵玉沛.加快转化医学发展,促进医学模式转变.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17-219
[2]周伟敏,钟狂飙.本科医学院校转化医学教育路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4-5
[3]郑学明,徐顺高.医学生物化学创新性教学改革与实践.考试周刊,2015,0(76),7-8
[4]李晓荣.深化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医学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40-143
[5]AfsharM,HanZ.Teachingandlearningmedicalbio-chemistry:perspectivesfromastudentandaneducator.MedSciEduc,2014,24(3):339-341
[6]BrennerC.Changesinchemistryandbiochemistryedu-cation:creativeresponsestomedicalcollegeadmissionstestrevisionsintheageofthegenome.BiochemMolBiolEduc,2013,41(1):1-4
[7]GeneralMedicalCouncil(GreatBritain).Tomorrow’sDoctors,2009
王家敏 梅文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