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30 02:32:00人气:1060

摘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介绍了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当今社会,在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各项事业飞速发展,这些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作为创新领域的一部分载体,也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它们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是靠人力资源来实现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可小觑,他们绝大多数都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毕业后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高级蓝领”,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而企业发展恰恰需要大批有创造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增强综合国力,一股创业热潮席卷中国大地。创业归根结底是一种创新,综合实力的竞争等同于创新能力的竞争。高职院校应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丰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在科学、技术、经济、人文等各领域的发展举世瞩目,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达到企业要求,陈旧的知识也不能转化为现代的创新创业能力,导致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差,很容易被淘汰,同时致使高职院校就业率降低。所以,高职院校自身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引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结构体系,并付诸实践,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适应国家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从而更持久、更有效地服务社会,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和行业竞争力。

(三)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就业问题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很多毕业生都会被“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所困扰。在这种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就业思路上的偏差,开阔其眼界,转变其保守落后的就业观念,不断强化其创新创业和不惧困难风险的意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培养“实干型”人才,还可以为其他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创业者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实现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解读得不够准确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得不够准确,不够深刻,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长期系统工程。第一,高职院校错误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的方法;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职业素养培训当作主要内容,从而错误定义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没有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科技创新,忽略了创新在主观意识形态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其内涵局限化。第二,高职院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纳入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只是将其简化为开设课程、组织活动和竞赛,使其缺乏专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一学科,而是融入了各个学科的专业教育和知识技能,并将它们个性鲜明、层次立体地展现出来,如果脱离了专业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就会失去其生长的土壤。

(二)资源资金欠缺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意识和先进的理念相结合,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模式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参与过创业过程,缺少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缺乏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意识。不仅如此,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不健全,相关课程课时短缺、教材匮乏,可利用的企业实践平台有限,导致学生根本没有实习实训的机会,这就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加之,很多高职院校所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和开展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这些都不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育人的整体战略之中。

三、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准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并不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目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提升学生内在素质,增加知识储备,促进其能力和个性发展。所以,高职院校要在此基础上,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转变为不断创新创业的动态就业观。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升其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国家输送创新型高级技能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入学、职业生涯规划、毕业指导与服务等各个阶段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逐步学习和领悟,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发展提供实践平台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一些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组成一支专业队伍,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高职院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合作,进行理论和学术交流,开拓教师视野,增长其才干和见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定期开展“百家讲坛”,分享其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为高职院校出谋划策,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软实力。其次,国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高职院校要利用专项资金建立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高职院校还要广泛地与企业开展合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再次,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代练”,让学生和教师通过技能大赛认识自身不足,激发其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高职院校还要定期组织技能大赛,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以达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最后,国家和政府要支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高职院校还要与市场和企业进行合作,为自身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75-86.

〔2〕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159-165.

〔3〕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3):23-35.

〔4〕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2(5):75-78.89

作者:李婷婷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