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工程教育论文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课程考试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课程考试改革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20 11:24:00人气:437

摘要:在工程认证背景下,科学的课程考试评价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从考试评价方式、考试评价主体和考试评价标准考量,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物理化学”的教学。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试评价

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教育部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依据“国际实质等效性”原则制定了认证标准,建立了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我国工程教育已达到了其成员国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1]。自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以来,专业认证工作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欢迎和重视,并逐渐形成了用专业认证来指导专业建设的格局。考试是高校工程教育的关键环节,专业认证背景下考试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考试不仅要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还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水平,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2]。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工程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仍一直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学生考试的目的单单是为了取得高分,而这个高分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3]。随着我国工程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考试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积极开展工程本科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实践,提高我国的工程教育水平和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成为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1工程本科考试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院校工程本科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无论速度还是数量都十分可观[4]。然而作为教育教学重要指挥棒的考试评价,其在考试评价方式、内容和标准等方面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主要有:

1.1考试评价方式

工程本科考试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客观性考试多,主观性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操作考试少;总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5,10]。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于考核学生的工程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工程实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反而会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阻碍学生个性才华的展示。

1.2考试评价内容

目前大部分工程本科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工程教材的掌握[6],包括对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的记忆,其主要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且多为标准的统一答案。这类知识考查通常不用做深入理解和分析,只需机械记忆并原封不动地搬上试卷即可。另一类考试评价内容是以工程理论分析和应用为特征的分析题、案例题等,虽然在考试内容上提高了灵活性,也能拓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查,但通常由于其出题技巧、内容和答案相对复杂,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往往会将其简单化和机械化,最终导致学生在考试评价中记忆性知识所占的优势倾向性明显,学生仍能通过简单的背诵和套用即可取得不错的分数,严重降低了考试对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水平的考查评估。

1.3考试评价标准

目前工程本科考试的成绩评定一般是按教师编制的“标准答案”给分,这是以某种服从为前提的被动式考查,偏离这个既定解题模式和思路,解题答案就可能不够“标准”,将会受到扣分的惩罚。因此这种评定标准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7]。此外,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通常很重视考试评分作用,无视“试后管理”,不能及时对考试结果和成绩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估,对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也很少及时反馈给学生,对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反馈促进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2工程本科考试的改革思考

2.1考试评价方式遵循多样化

工科专业的学习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一不可,也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精湛工程能力现代工程类人才的核心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工科类人才的培养中任何单一的评价方式都不利于指导教学。只有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书面考查和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对学生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才能让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在激发学生全面发展潜力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2考试评价内容遵循全面化

工程认证中课程达成度指标表明,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其达成目标一定是多样的[3],这就要求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既需要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需要评价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还需要评价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需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考试评价的内容要尽可能得全面化,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2.3考试评价主体遵循多元化

在实验教学占比较重的工科教学中,一般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体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体呈现多元性特点。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势必要求教学考试评价中主体也应多元化[10]。因此在教学考试评价中可让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这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的模式,不仅让师生之间得到更多的情感交流,还可提高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激发其更高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反思,提升其对协调合作的重视。

3考试改革的实践

“物理化学”及其实验课是化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它综合了化学领域各分子所需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8]。本文以“物理化学”中二元金属相图的实验课考试评价为例,具体谈下考试改革的推进。

3.1考试评价模块的设计

针对课程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考试评价模块分为预习、绘图、复习和思考四个模块。在预习模块,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相图在实际生产、科研中的应用案例,结合理论课堂上关于相图的知识要点,分组进行讨论,形成集体讨论的结论及问题,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打分,形成最后的预习评价成绩。如[9]:以最简单的水的相图应用为例,抛出一个问题:参加国际滑冰大赛的选手要想创造速滑好成绩,在体重、冰刀与冰的接触面积、冰面温度等方面有什么要求?一般室内滑冰场地冰面温度为-5℃~-10℃,设冰刀与冰接触的面积是(7.62×0.00245)cm2,则要求选手的体重应控制在什么范围?(用水的相图和克-克方程分析);在绘图模块,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在分析模块,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绘制的相图,分析不同组分情况下,样品随温度变化的步冷曲线,并能对其构成予以分析;在思考模块,主要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核评价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3.2考试评价模块标准

根据考试评价的模块设计,分配好其模块权重,设定考核观测点,细化其得分比例,全面综合反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具体考核点及要求如表1。

4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针对教学考试评价方式、内容及主体方面的选择性更加灵活,特别是在虚拟、线上教学大背景下,这种复合型的考试评价改革是提升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完善教学体系的一种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95(1):64-57.

[2]杨全美,宋来忠.对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2):169-170.

[3]赵德钧.大学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230-231.

[4]张立强,龙红明,李杰,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J].中国冶金教育,2017(5):1-6.

[5]范文艳,许娜.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导向的高校实验考试改革[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7):532-533.

[6]顾晓薇,王青,邱景平,等.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4-26.

[7]任红卫,刘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J].教书育人,2016(5):20-21.

[8]魏西莲,刘杰,孙德志,等.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08-111.

[9]赵二劳,闫怀义,石玉芳.构建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J].高等函数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1):9-10,15.

作者:吴遵义 毕丽君 谢湖均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