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下汽车试验教学设计探析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提高工科教育水平、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以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汽车试验技术》为对象,进行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改革和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及方式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及课程学习建议,为我校乃至其他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汽车试验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教学设计
1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电气化、智能化为汽车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势必对高素质应用型汽车人才提出强烈的需求,也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提高工科教育水平、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1]。《汽车试验技术》这门课程曾作为专业选修课,在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国内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基于工程认证的要求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探索和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5]。
2专业及课程介绍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国家级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车辆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学校积极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提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汽车试验技术》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核心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学习汽车主要试验的标准、方法、典型设备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汽车试验、测试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分析、归纳能力等。使学生掌握汽车试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具备构组织、设计并构建汽车相关试验系统的能力,为从事汽车专业技术工作打下稳固的专业基础。
3《汽车试验技术》教学设计
《汽车试验技术》作为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进,按照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开展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设计
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瞄准车辆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分解本课程教学目标及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掌握汽车产品设计流程中需要开展的主要汽车试验项目及其试验标准、方法、评价等,能够根据产品开发目标,提出试验要求。(2)掌握汽车相关试验设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汽车试验、测试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有效结论。能够根据试验需求构建试验系统,具有组织、设计汽车有关试验的基本能力。(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针对汽车试验工作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和评价不同的汽车测试标准、方法、解决方案等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的影响,并理解试验相关人员、机构等应承担的责任。
3.2教学内容及方式设计
围绕《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参照国内外汽车试验技术相关教材、参考资料,结合当前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新技术新方法等,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及特点,设计相应教学方式。(1)汽车试验技术概论,主要包括汽车试验的目的、汽车试验标准分类与特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汽车试验场、整车试验设备等。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3,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2)汽车动力性试验,包括汽车动力性试验标准、试验项目及试验数据处理。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后作业的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学试验。(3)汽车燃油经济性试验,包括汽车经济性试验标准、试验项目及试验数据处理。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后作业的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试验。(4)汽车制动性试验,包括汽车制动效能试验,汽车制动距离试验,制动器衰退试验、紧急制动试验,制动力分配试验等。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时,可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如某品牌电动汽车“刹车失灵”等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5)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包括实车标准工况试验,悬架特性试验,轮胎特性试验等。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后作业需要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并评价其操纵稳定性。(6)汽车NVH试验,包括汽车振动、噪声、舒适性基本理论,试验数据分析及主因分析,车辆振动舒适性试验,车辆振动噪声试验,车辆关键总成振动噪声试验。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后作业以实际工程项目数据为例,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振动噪声源,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7)汽车安全性试验,包括汽车主被动安全试验基本理论,伤害基准和假人,实车碰撞试验,智能汽车道路测试用假人及软目标车,前方碰撞预警(FCW)试验等。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8)汽车耐久性试验,包括汽车耐久性基本理论,整车及零部件道路耐久试验,整车及零部件道路模拟试验等。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9)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汽车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汽车风洞试验。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10)汽车电子系统试验,包括汽车底盘电子系统试验,车身电子系统试验,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试验,电磁干扰试验。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2、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11)汽车试验法规与标准,包括汽车试验法规与标准概述,汽车标准与法规体系和认证机构,与安全相关的法规概要及动向,与环境相关的法规概要及动向等。该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3,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
3.3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程在我校曾经作为专业选修课,期末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难以全面考察学生对汽车各项性能试验的掌握程度。结合整个专业的教学要求,将本课程调整为必修课,期末考核方式调整为考试,详细如下:考核内容1(25~35分):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NVH性能、安全性等主要性能的法规、标准,了解其发展动向。根据汽车产品开发目标,确定需要开展的试验项目,并提出试验要求。该考核内容用于评价课程目标1的达成情况,采用课堂表现(5分)+期末考试(20~30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2(50~60分):掌握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NVH性能、安全性等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掌握上述主要性能的典型测试设备、工作原理,能够设计试验、构建试验系统。该考核内容用于评价课程目标2的达成情况,采用课堂表现(5分)+平时作业(15分)+期末考试(30~40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3(15分):了解汽车试验方法、法规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能够分析其对汽车产品设计的要求,对社会、安全、环境等的积极作用。该考核内容用于评价课程目标3的达成情况,采用平时作业(5分)+期末考试(10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4课程学习建议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现有试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虚拟仿真试验,将汽车试验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学会查标准、读标准、用标准。汽车各项试验都会有相应的标准、法规要求,如何能查到相关标准、读懂标准中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测试,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3)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试验方法也随之更新,应时刻保持和行业的发展同步,不断更新和补充最新汽车试验相关的知识。
4结语
本文针对《汽车试验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进行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学改革和设计。针对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热点等更新了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发展目标,调整课程为必修课,并调整课程考核方式。期望通过这些调整和改进,能够为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宝,陈哲明,付江华.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核心的车辆专业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122-123.
[2]方玉娟,魏代礼,张坤,郑冬冬.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汽车试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21):194-195+198.
[3]石晶,段敏.OBE理念下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设计[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109-112.
[4]陈珂,吴卫明,倪受春,徐坤,周祚臻.基于O2O模式驱动的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风,2020(19):28.
[5]王彦,李万敏,杨昀梓,李彦晶.汽车试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汽车实用技术,2019(16):233-235.
董红亮 郭栋 付江华 陈莹莹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