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工程教育论文 > 工程教育认证下自动化人才培养研究

工程教育认证下自动化人才培养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18 03:11:00人气:385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自动化专业实施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实施效果进行探讨。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模式;培养方案1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实施的重大举措[1]。为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东北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在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协议,探索国家发展、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及学生愿望之间的联系及矛盾,探讨学校至企业良好过渡的培养方法,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推进“工程教育认证”的深入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通过对国内外自动化专业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制订东北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方案以培养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进行规格分类、强调校企合作、突出机制创新,着力培养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秀系统工程师。2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计划”制订原则 (1)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为实现此目的需要重新设计课程体系:第一,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自动化课程体系中,强调与工程技术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二,营造氛围模拟社会实际工作情况。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实际工作流程。第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大实践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考虑如何安排教学过程,合理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适度增加课外学习和实践时间。 (2)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切实加强工程教育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创设具有林业大学特色的工程教学模式。同时构建有效的工程教育运行体系、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在服务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学内容,积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构循序渐进、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层次较丰富、教学标准较高、合作关系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设工作环境、营造职场氛围,使竞争、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成为一种常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显著增强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4)加强综合素质能力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注重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系统分析等能力的培养。3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改革 3.1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构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科框架和重点知识前提下,精简理论课学时,适当增加实践课学时,加强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上日程。具体做法为:前两学期注重基础,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控制学科基础。从第三学年开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课的实践性,符合个人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增加专业讲座及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切实了解企业实际。 3.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压缩和删减实践性不强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增立单片机系统大实验、可编程控制器综合设计实验、运动控制等综合设计训练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综合设计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原有实验课基础上增设开放及创新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立技能训练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3加强课外实践环境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设置企业调研与实习、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能培训、系统控制仿真软件应用培训、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各类竞赛等课外实践环节,并设置了相应的课外学分。号召和帮助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在资金供应、场所提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学生自发、自主、积极地参加到各种创新活动和大赛中。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多多益善地参加企业调研与各项实习活动,有计划地逐步适应和了解企业工程环境。 3.4落实企业学习计划,提高工业化素质 妥善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控制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系统。通过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系统控制与分析工程师的基本专业技能。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企业活动,采用在企业关键部门轮训实习的方式,毕业设计则具体以某一工程项目或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联合指导,创造性地进行项目或系统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通过上述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及工程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工业化素质。 3.5以学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综合训练实践环节 第一学期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第二学期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企业开展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所学专业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意义;第三学期开展工程训练实践环节。第四学期实施电工电子实习及技能训练实践环节。第五、第六学期进行综合设计训练实践环节。第七、第八学期是企业实践实习环节。4计划实施与思考 4.1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 学校与行业企业相互依存,联合培养人才,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学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行业企业则偏重负责实践教学,并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习工作岗位。通过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机制,学校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这有助于指导学校重新进行专业指导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形成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学校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革新的思想库,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3]。在实习期内,企业技术人员同学校教师共同合作,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进行了包括企业管理、员工素养、设备操作、工程技术等企业培训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英语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2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完成理论学习、课后实验、课程实践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通过企业良好的实践环境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出品学兼优、适应企业快节奏生产需求的工程技术人员[4]。此外,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互相交流、学习,处理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充分考察企业产品特点、结合企业生产研发技术要求,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讨论拟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所有的题目均围绕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开发新品遇到的困难而设立。针对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和相应特点采取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导师制的指导方式,一方面有可能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解决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毕业后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任务,得到就职企业的认可。 4.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队伍,提高教师实训水平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使合作企业成为教师进修基地,同时,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纳入高校团队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年轻一线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与定期交流、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高校交换或技术培训等交流机制,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工程实践水平考核,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学队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王力军,李继怀,卢艳青.现代工程教育模式的偏离与理性回归[J].现代教育管理,2011(3). [3]王向红.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模型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4]贾鹤鸣,宋文龙,戴天虹.“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9):71-72. 作者:贾鹤鸣[1] 戴天虹[1] 吴迪[2] 单位:[1]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