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课程无法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每门专业课程在进行技能培养时所选择的实训案例和企业案例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案例是能应用于会计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的,再由于学生自身理解力和教学时间要跨越三年教学年度的原因,到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时候,学生对于每一步的操作技能的理解仅能停留在操作过程的层面上,无法将其于其他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会计电算化》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导致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成为独立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操作技能培养课。
二、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措施
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实现《会计电算化》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呢?
1.从观念上改变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专业需求已经不仅仅体现在软件的操作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各类财务知识在财务软件的有效应用上,财务人员只有认识到以上内容,才能从思想上改变自己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把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从单纯的财务软件操作转移到各类财务知识在财务软件的应用上。也只有这样才转变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效推动《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2.从多方面培训入学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
职业院校应大力提高对专业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培养。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人学,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主要有以下手段:
(1)建立专业教师培训制度职业院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培训制度,要求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下企业实践。职业院校的教师教训渠道有多种,如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进行的国培项目、各类学会针对专业教育改革项目进行的专项培训、教师脱岗的企业实践等都为教师了解目前职业教育最前沿的问题提供了途径,职业院校应加大力度提倡鼓励教师通过各类渠道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鼓励教师企业兼职会计专业教师必须时刻了解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情况,而单纯的教师培训并不具备长效性,因此,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是最有效的长期了解企业财务应用情况的手段。企业兼职有利于教师掌握企业财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利于教师将企业实际业务应用于课堂,在教学中能更好地结合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专业知识进行选择,而不同岗位的企业兼职更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引专家进课堂,Xt教师进行普及性专业教育因为培训成本和教学需要的限制,职业院校不可能实现随时派教师外出培训,也不可能实现所有教师都具备企业兼职的条件。那么对专业教师的普及性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聘请行业专家进课堂,由行业专家将目前最前沿的财务知识和企业需求情况对教师进行普及性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建立企业案例库,实现各门专业课程企业案例应用的统一性
案例的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对同一案例在不同课程中的对比性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合,而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上的体现主要有:
(1)相同的案例在《会计电算化》和其他专业课堂上的重复出现,使得学生在进行财务软件操作训练的同时,与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合,起到了既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又充分掌握该知识点在财务软件中的有效应用,为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2)相同案例的应用,提高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的备课效率,避免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脱离企业实际编制《会计电算化》训练题的情形的出现,实现了一套题多门课程应用的良性循环。
(3)相同案例的应用实现了课堂与企业实际业务零距离衔接。因为建立的是企业案例库,因此,原则上所选择的案例均来自企业真实业务,或与企业真实业务基本接近,这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接触企业业务,实现了课堂与企业业务的零距离接触,减少了学生就业的二次教育时间,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财务工作环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学生直接就业的有效手段,因此,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作者:郑敏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