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学的问题入手,对工程教育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思考和分析,结合对工程教育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革实践的策略和政策,以此推动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策略与政策
特色型高校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其办学特色更突出。与综合大学相比特色型高校也许没有那么丰富的学科门类,但它更专业。例如,林业大学、政法大学、矿业大学等,每一所高校都有其明显的特征,有其重点培养人才类型的标志。当前我国的特色型高校门类很多,包含矿产、地质、林业、农业、水利等等,这些高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行业特色型高校培养人才,一方面,这类高校更注重人才培养专业性,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注重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这类高校更注重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联系,行业发展依赖于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行业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在行业的引领下,服务行业,依靠行业。可见,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更应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要更好的为行业服务才能在行业的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实践教学问题多
实践能力培养是特色型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特色型高校工程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首先,当前工程教育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了实践教学,很多时候只是将实践教学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使其沦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这种形式下,老师教和学生学都难以摆脱理论教学的固定模式,很难发挥出实践教学的创新性,也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理论,因此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其次,高校的实验设备资源有限,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高校的不断扩招的现状,实践所需的教学资源更是紧张,难以满足不断改革的实践教学要求,因此,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再次,特色型高校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单一,缺少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而且实践教学缺少持续性,内容陈旧不能持续发展,更新少,而且没有创新性,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与实际的工程脱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即便是经过一两年的实习也难以很好的处理工程中的各种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标准。最后,师生对于实践教学都不太重视。一方面。工程教育课时少,课程内容多,教学紧张,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更注重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加之师资资源分配等问题,工程教育中对实践教学的“教”重视不足。另一方面,老师的态度影响了学生的态度,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也不是很重视,能不参与就不参与,学生觉得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只要不扣出勤,实践教学参不参与都行。
2.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特色型高校工程教育对人才的定位是服务于工程行业,为这一行业培养人才,直接的解决行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技术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这一定位并不是很准确。因为,特色型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注重知识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利用和创新,实际上我们对于引进和利用很重视,但对于其它方面做的还不够好,特别是创新方面。而且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工程实践中各种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差。这一结果表明,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工程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还不是很准确,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当前工程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各类问题进行反思,认真的思考、探索高校工程教育力专业的长期发展策略,结合人才培养的远期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准确的、正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很多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仍以短期目标为主,对于长期规划重视的不多,也正是受这种人才培养定位思想的影响,当前工程专业中低档次的人才已超饱和,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而对于高端的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大,高校教育却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教学有待改进
当前特色型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工程教育改革为例,虽然一直提倡改革,但实践中的改革却举步维艰。在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下,教学改革如同“旧衣改新衣”,改革的创新性难以体现。一方面,工程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滞后,当前工程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的反应最前沿的行业信息,教学参与中,学生、老师都不能及时的把握行业发展的动态,导致其在教学中难以与时俱进,老师和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都较为欠缺。另一方面,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中,对于行业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讨论较少。老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原有的为行业培养人才的思想上,对于社会需求人才的转变不够了解,培养的人才也趋于中级档次,高端的行业人才培养不足,人才难以为行业服务。学生走上岗位接触到真正的工程以后,对于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思路,不能正确的分析问题,也不能提出可行的问题解决的方案。
4.师资资源不丰富
当前,高校师资资源的建设差距较大,老师之间的水平差异也较大,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一般年龄大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实践经历较少。一方面,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很大的精力,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对于网络等科技信息技术接受的过程也较慢,这就导致其对行业最前沿的信息、技术的获取渠道较狭窄,难以全面的了解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类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理论教学方面,他们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同时,这些丰富的经验也制约了他们在教学中的创新,特别是工程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极高,同时要求工程实践中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才能在工程实践中建造出智慧与艺术的精品。而年轻教师,大多是走出学堂、进了课堂,他们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都有待提高,但年轻老师也有年轻老师的优点,他们对于新科技的了解较多,教学中也愿意应用这些技术实现教学的创新,且年轻老师的思想活跃,在教学中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思想行为有利于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此外,造成高校工程教育老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工程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实践教学中更是要将各学科融会贯通,这对于老师的要求非常高,除了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才能引导学生用知识分析实际中的工程问题,将知识的应用提升一个高度。又如,工程教育课时紧、内容多,老师组织教学活动已经“很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实际的工程建设,更没有办法积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老师没有办法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实训,而是参考理论教学的内容、思想引导学生实践,这无疑给实践教学加上了一个“紧箍咒”,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接触工程实例、课堂拓展又有限,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自然也受到约束。总之,老师在工程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当前工程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才能有效的开展工程教育改革。
二、行业特色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策略
1.推动实践教学发展政策
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可以说工程教育比任何学科更需要实践。在行业特色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对工程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注重将两者融合贯通,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时引用工程实例,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的融入,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促进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其次,加强高校的实验基地建设,并强化实验基地的管理和维护,以保障工程教育实验设备资源的丰富,提高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高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除了加强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还要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实践教学途径。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实践参与兴趣,使其愿意开发身边的资源,寻找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会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既然行业特色型高校是为行业的发展服务的,行业的发展自然也能更好的引导教育的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验证自己对专业实践的设想,其实践能力必将有质的提高。再次,完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将工程教育实践活动与工程实践连接起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接轨,让学生的实践经历更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应付自如,同时,丰富的实践经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求的高端的工程行业类人才。第四,师生要重视实践教学,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因为理论能为实践提供指导,引导工程实际中问题的顺利解决。同时,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完善,因此,既不能轻视实践教学,也不能轻视理论教学,老师和学生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寻找教学参与的乐趣,不断的专研学科的核心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意识,用实践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改革教学评价策略,改变原有的以成绩为主导的评价政策,将实践教学考核更多的纳入工程专业的综合考核中,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人才培养定位政策
人才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也能发现,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相似基础的学生,最后的教育结果却有很大差异。这就证明,教育不仅和老师有关、和教学设计有关,更是和学生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在人才培养定位时,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爆发出很大的潜能。因此,工程教育改革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在为行业服务、关注行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学习、消耗、吸收、利用和再学习、再利于。此外,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工程教育还要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政策引导学生、老师在教学及实践中进行创新,老师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当前的社会的行业发展,将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反馈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使其能够对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关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对工程方面的成果与知识技术创新能及时掌握,以此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使更多的高端人才从行业特色型高校流入社会,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3.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政策
高校教学要发展、要提升,就需要改革,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首先,要改变工程教育教学的策略、方法。在理论教学上,教材的改版永远不能超远实践的发展,而实践教学要以理论为指导,更不能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知识、技术等。因此,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要创新,要及时捕捉行业技术信息,把握行业发展动态。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目标的拓展教学内容,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变化,并对实际生活中的工程案例有广泛的认知和参与。其次,教学中应用工程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要比其他教学方法更有效,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工程实践的认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此外,实际案例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研究意识,使其对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进而主动的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工程教育改革所希望看到的现象,也是培养实用性、创新性人才的“好手段”。再次,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不断的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工程教育中各个学科的融合。例如,实践教学中,可应用计算机网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结合相关软件先进行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发现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讲解,这样学生在工程实践参与中才能少出错,多学知识。又如,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因为学生工作经验少,企业的一些资料需要保密等原因,拒绝学生接触企业的核心管理、核心工作研究等,在教学中要多元化教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工程的外围最好的完成实践经验的学习和积累。例如,讨论学习法、任务学习法等,都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特殊的实习环境下更好的学习知识的应用,掌握工程实践中的一些重要技术,使学生能够将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知识应用经验,这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4.师资队伍培养政策
工程教育改革中,老师是教育的领跑者、指路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师资队伍培养政策实施中,首先,要结合老师的特点、教学优势等对老师进行在岗培养,以促进老师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为老师个人事业的持续发展鉴定基础。为什么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老师的培养呢?因为在高校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招揽人才和培养人才两个方面入手。招揽人才成本高、风险大,而培养人才,可以利用在岗老师的优势,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速度和效益。例如,有的老师在理论教学经验丰富,这些老师的实践经验少了一些,没有实际工程实践经历。那么针对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不足,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支持老师参与工程实践,为老师的“自我提升”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演讲等,以提高老师的实践经验,使其成为工程教育改革所需的“双师型”人才。其次,国际上,行业特色型高校办学有很成功的案例,他们的师资资源来源丰富。以工程教育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中的老师有很多都是社会上的、具有丰富的实际工程项目参与经验的人,这些教师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他们都能够接触到行业最顶端的、最超前的知识、技术、技能等等,这些人在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工程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也可以参考国外师资资源建设的途径,邀请和聘请一些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工程专家在学院内兼职教学,以提高工程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雪.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改革与就业能力的培养评述[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04).
[2]彭军志.谈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02).
[3]张艳丽,辛士祥,郭艳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研究――以工具系薪酬管理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01).
[4]郭香敏.创新型工程教育改革浅谈―――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工程教育实践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
[5]李明.专业认证视域下的国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及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8).
郭坚 南京理工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