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下工程教育论文
1CDIO模式下安全工程专业(煤矿方向)人才培养的构思
1.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和职业健康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专门从事矿山、能源安全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有从事安全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政策、法律和法规;掌握安全科学、工程、管理、职业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特定行业安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设计的初步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危机突发事件的能力。
1.2课程体系的构思
为更好地体现安全工程专业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工程实际为背景,技术为主线,强化学生的安全工程意识、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设置了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涉及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其中数学类课程包括:高等及工程数学;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化学及相关基本实验等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及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电工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安全科学基础、系统、人机工程、管理、生产法律法规;专业类课程包括:煤矿开采学、矿井通风、瓦斯防治技术、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顶板灾害与防治、矿井水害防治技术。主要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金工、电工、认识、生产、毕业等实习,通风机性能测定,矿山企业安全现状调查,煤矿开采学,矿井通风,瓦斯防治技术,井巷工程等课程设计等。
1.3实施方案的构建
第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根据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设计工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在不同教学学年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级、二级和三级项目,结合整合过后的课程,完成以项目驱动的探究式工程教育过程。本专业涉及面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实施项目。第二,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模式,可以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共享企业资源。实现途径包括与企业共建实习、人才培养等基地,工程研发中心;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以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进入煤矿企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第三,以师资建设为保障。为了适应当今工程教育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大环境,尤其是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新要求,教师自身要积极做出努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并改进教学方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实现工程教育理念的必然,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结束语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深入安全工程专业(煤矿方向)人才培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通过优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为驱动,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出新时代的卓越工程师。在改革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
作者:吴建琼 刘萍 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