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全民健身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实际生活中更加重视的问题,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也慢慢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终身体育理念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路径。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方法
1.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方面,从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表现出营养过剩、运动量少的问题,加之专业课程的压力过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这些问题到目前来说都尚未得以有效解决,从而导致高校学生身体素质逐渐降低,甚至大部分高校学生长期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下,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进入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高校学生必须要尽快加强体育锻炼,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其关键在于怎样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确保其全面健康发展[1]。另一方面,当前健康这个词语已经成为社会中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人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了制约社会建设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现阶段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还处于推进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终身体育理念,有助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能够确保高校为各个行业和领域输送更多身体健康、素质优良的专业型人才,推动我国的建设发展。
2.在高等学校开展“终身体育”教学的作用
在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沿用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即是按照课程设置来开展常规教学,学生时常都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基于此,本文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尽快予以改革和创新,在改革的过程中合理调控体育课程的占比,重视高校内部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体育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引导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让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健康优秀的人才,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同时能够主动约束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简言之,终身体育理念的培育和提升必须要让高校学生具备正确科学的运动方法,促进其体育水平的提升。当大学生逐渐养成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够让其不再依赖于体育课堂教学,自己主动形成体育意识,在未来进入社会之后对体育运动依旧维持饱满的热情。
3.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3.1加强理论知识传授
在过去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往往选择监督的方式来强迫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造成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把正确科学的锻炼方法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体育运动项目来说,理论基础即是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教师要让高校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这些基础理论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例如说人体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安全教育以及意外事故预防等,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的身体状况正确的选择体育项目,进行科学的训练。做好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但能够丰富高校学生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其积极参与其中,因此体育教师应当真正认识到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合理的参与体育运动,确保学生在体育运动时不会受伤,逐渐形成体育运动意识,有效提升他们的运动价值观。
3.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很长时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都是以竞技项目为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将这些项目朝着更加趣味性的方向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日益成熟,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体育运动基础,体育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力求建立一个高效的体育课程,比如说在教学篮球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或者了解了篮球运动相关的知识和规则,因此教师应当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体验,逐渐领会和掌握一些技术动作。当前很多高校都已经提出了学生健康第一、快乐成长的体育教学目标,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主动把知识技能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来,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第一时间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2]。
3.3营销体育文化氛围
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与发展,必须要坚持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做好,唯有如此才可以让他们真正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充分激发出高校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让学生正确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其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为有效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设置奖励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提升其运动能力,比如说可以组织开展健美操比赛、形体舞蹈、篮球联赛、班级足球比赛、乒乓球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来吸引学生积极报名参与,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水平,同时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其次应当为学生留下更加充裕的课余时间来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定期组织进行体育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专题宣传活动、体育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培训活动等,让高校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另外还能够组织高校学生参与一些当地体育赛事的观看,第一时间公布国际著名体育赛事的情况等;最后学校方面应当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体育训练场地,完善体育锻炼设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
3.4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为推动高校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单单要做好体育教学活动,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其核心依旧是校内课堂教学,而户外活动属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提前做好规划,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班内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比如说体育竞赛、体育运动会等,为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定期组织有集体、团队比赛的体育活动项目。在比赛开始之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可以在校园内张贴标语横幅,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宣传,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另外还能够建立高校体育社团,让爱好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学生能够集中在一起交流探讨,这样一来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以明显提升,其体育运动水平也有所提高。通过高校体育兴趣社团的建设,让更多拥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生在选择体育社团时也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加入,在参与社团活动时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也应当将社团建设当成是教学重点来做好,争做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教师,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评价与督促的表现形式,也是对高校学生在校参与体育活动情况的直接反映。对高校学生实施体育测评与考核,不仅仅要关注他们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熟练度,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实际身体素质展开考核,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准确[3]。过去的评价体系通常更加强调对学生的体育测评,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学成果的评价,所以可以选择在每学期期末时,组织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匿名打分,选择出教学质量较高且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对其予以表彰奖励。另外还能够实施体育教师互评机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创新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实现校内体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进一步优化改革高效体育教学模式。
4.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活动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主动转变过去的陈旧教学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从而确保体育教学能够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为其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敏.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2):103-105.
[2]李犀.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72-75.
[3]宫兵兵.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19-20.
作者:梁超明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