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文本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大胆想象,并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承载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挖掘文本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感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拓展,以使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如在执教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的时候,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再让学生仿照着文本中的样式,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就能初步感受到语言表达要完整而有条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曹冲这个人物的聪慧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最后,教师进行适当拓展: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改写的,读起来特别有趣味,大家不妨课后去读一读。对于这个拓展文本的阅读,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过程,能在学生心中扎下表达有序完整的根。再如,在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学之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在课堂中,在学生交流了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把我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这样教学,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统编材中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课文还有许多,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并抓住有利时机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二、借助课文插图,渗透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美感十足、极具民俗特色的插图,这些插图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是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阅读提示:“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在这个文字旁边配备了一幅中国结的插图,孩子们环绕在红红的中国结四周。这就给读者以恰当的暗示:这单元的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因此,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感受编者那独特的匠心。再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中配备了一幅插图,这幅插图中后羿身着皮毛,赤着足,身后有九个太阳在炙烤着大地,后羿正侧着身在拉弓……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去感受后羿这个人物形象的勇敢,从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统编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教材中的插图,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丰富教学形式,渗透传统文化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统编教材《剪窗花》《猜字谜》《姓氏歌》《春节童谣》《二十四节气歌》等课文本身就蕴含着传统的风俗文化、节气文化、字谜文化、姓氏文化等,对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字谜,让学生进行猜字谜比赛,或开展剪窗花比赛、姓氏大展览、春节习俗介绍等活动,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如,在教学《中国美食》的时候,在学习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闽南的封肉,四川的火锅,东北的锅包肉,广东的蜜汁叉烧等名小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饮食文化,是历经岁月的变迁流传至今的。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生活,亲近民俗文化,不知不觉地让传统文化的因子扎根于学生心田。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极力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因素,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并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得到自然的渗透,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使学生成为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一代新人。
作者:黄泳莉 单位:广东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