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游戏教育论文 >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计划制定研究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计划制定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10 16:55:00人气:383

一、游戏计划制定的现实误区

本研究中的游戏,不包含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如教学游戏,特指幼儿在游戏区(活动区角)中所进行的活动。游戏区域主要包括角色区、建构区、语言区、音乐区、美工区、科学区、益智区、自然角等。

(一)游戏计划在教育教学计划中缺失

调研发现,教师预设的学年教育教学计划中缺少游戏计划专项。游戏计划仅在周计划中简要出现,且只是列举了游戏类别或名称。如,C园第一周的周计划中的游戏计划是: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的游戏分别为科学小游戏、手工游戏、语言接龙游戏、搭建游乐场、音乐表演游戏。在访谈时,C园有的教师把周计划当作游戏计划;而在A园教师的备课本中,有教学计划却没有游戏计划。

(二)游戏目标笼统宽泛、重复率高

游戏计划在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中的缺失,导致总游戏计划目标的缺失。调研显示,周计划中的游戏目标普遍呈现出笼统宽泛、重复率高的特征。如A园小班表演区周二的游戏目标是“能大胆表演歌曲”;B园小班表演区周二的游戏目标是“提供材料供幼儿进行表演”;C园小班表演区周二的游戏目标是“体验玩具超市里的买与卖”。而有些幼儿园15周内的游戏目标基本相同或没有任何变化。如A园中班除了第三周、第十一周和第十三周的游戏目标,其他周次的游戏目标都是“能做好吃的食物,并收拾餐桌;能大胆表演2-3首歌曲”等;而该园大班周计划中的游戏目标只分单、双周两类。

(三)游戏计划内容设置不够科学

从文本分析可知,三所幼儿园在周计划中对游戏计划都有所体现,但游戏计划内容都不够科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内容构成不完整。具体表现为:有的游戏计划有目标,无指导方式;有的游戏计划有指导重点,无材料准备说明;有的游戏计划有材料说明,无游戏目标;有的游戏计划仅有游戏名称或游戏区域名称,没有目标、材料说明和指导重点等。

2.内容与主题活动无关联。如,A园第14周的主题活动是“水―――我们的朋友”,但是区角活动中益智区游戏内容是“彩鞋对对碰”,科学区游戏内容是“弹跳大擂台”等,几个区的游戏内容与这一周主题活动的主题甚至教学计划毫无关联。3.材料预设缺乏合理性。计划内容的一部分是“材料的准备”问题。调研发现,很多班级游戏材料的提供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且缺少变化―――基本为一个学期更换一次。研究者在2014年9月到11月的观察中发现,A园表演区材料一直没有更新,即使周计划和主题已经改变了;美工区只是提供每个幼儿与家长外出游玩的旅游照片,让幼儿尝试制作旅游相册,但做好的相册是以成人化的文件处理方式放在文件夹里。材料提供不合理,使得幼儿不喜欢玩这个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及时根据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此外,研究者还发现,预先制定的游戏计划常常无法得到顺利实施。即,游戏经常不按计划进行,而被其他事情取代。例如,有的班级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而缩短幼儿玩区角游戏的时间;有的为运动会或节日所需的庆祝节目排练而挪用幼儿的游戏时间;有的则为举办公开教学活动而占用幼儿游戏时间等。

二、对游戏计划制定的若干建议

(一)将《指南》各领域学习指标融入游戏目标

游戏计划的制定,应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精神。教师可以结合本园实际,将五大领域的学习指标巧妙融入于各区角游戏目标中。如,将科学领域的学习指标融入科学区游戏目标中,让幼儿学会配对、分类、排序以及依照一两种特征(颜色、形状等)将物体分组;让幼儿尝试对自然界不同的动植物特点进行比较和感知;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和天气有关的主题,让幼儿体验不同天气图标的意思和天气特征。同时,游戏目标的设置不应由教师单方面预设。幼儿的游戏目标常常是自主产生而非他人强加,游戏目标可随着游戏者的愿望而有所调整。在教师所指引出的幼儿学习方向和过程的学习指标,亦可运用于发展幼儿课程中的游戏方向,又能保持游戏目标的弹性变动。

(二)以幼儿的经验发展需要作为计划内容的设置依据

1.基于对幼儿的观察研究来确定计划内容。游戏内容的设置,不能凭教师的主观臆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对幼儿的观察研究来设置游戏主要内容并预留一定的生成空间。首先,游戏计划的内容应符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且在了解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其次,基于现场调研的结果进行内容设置。比如,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三所幼儿园的区角游戏活动中,角色区游戏所占的比重最多。因此,在游戏计划内容选择上,要重点对角色游戏内容进行设置,也要兼顾其他游戏类型内容。又如,本研究运用了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研究小、中、大班区角游戏的差异显著性以及考察不同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

(1)建构区因不同年龄班而差异显著,其他区角的游戏则无显著差异。经后续检验发现,大班建构区的游戏活动次数多于小、中班建构区的游戏活动次数。

(2)美工区的游戏在不同幼儿园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区角则无显著性差异。经后续比较检验发现,在美工区内,C园游戏活动多于A园和B园;在角色区内,A园游戏活动均多于B园和C园。对此,在不同年龄班中,不同游戏类型在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应该各自有所侧重。

2.依据故事书内容及幼儿游戏经验预设游戏计划中的主题。游戏主题,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不同类型的游戏主题决定了游戏主体类型、游戏材料、游戏环境和游戏情节等。有研究表明,用故事书的内容去计划游戏主题,是将游戏融入一日生活中每一段时间里极为有意义的方法。所选用的故事书应该情节和角色类型简单、对话有吸引力且有助于幼儿在其他区开展相关的游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及幼儿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中的新的兴趣和需要,预设游戏主题。但是,书面游戏计划只是初步预设游戏的潜在方向,由于幼儿的游戏经验是在游戏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应随时记录游戏的情形,及时总结问题以便进一步把握幼儿的游戏经验以更好地预设和调整游戏主题。

3.依据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预设材料。不同类型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其种类、性质、大小比例、真实性、结构性等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计划内容的重要部分,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和准备。总的来说,材料应该方便幼儿独立选择:如,游戏材料数量要充足,否则容易引起幼儿较多的争执或攻击性行为;游戏材料的种类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生成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游戏。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不同游戏目标、游戏内容及幼儿的兴趣点等进行预设。此外,游戏主题会在游戏发展进程中不断生发、拓展,因此,游戏材料也要和主题一样,预留一定的生成空间。

(三)以渐进性作为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

计划是行动的纲领,用来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游戏计划千篇一律,是没有价值的。教师要通过游戏计划有目的、有序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游戏计划应该体现出难度的渐进性,各周各月的游戏目标、内容等应逐步变化且有一定的关联,游戏类型可以从比较简单的单独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有一定难度的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等,以此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及多种能力随着游戏的开展而不断提高。

(四)以有效的游戏指导确保计划的实施

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指导是游戏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游戏指导的对象和范围应以面向幼儿个体的指导为主,逐渐增加小组指导;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如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绘画表达、作品展示、常规练习、信息支持、同伴互助等方式;同时,指导方式应以民主激励式,以中性与肯定的接触交往方式为主,还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等等。

(五)以幼儿为评价主体反思计划的合理性

判断游戏计划的科学与否,游戏评价是一个重要指标。评价游戏计划的合理性,不仅仅就计划的文本进行,更需要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开展。游戏评价是一个师幼双向互动、帮助幼儿建构经验的过程,在评价中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搭建“支架”,调动幼儿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引发幼儿针对游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评价,以此反思和调整预设的游戏计划之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游戏计划的制定不应是教师单方面所为,而要重视课程的主体―――幼儿的参与。国外有研究者指出,幼儿具备制定计划的能力,教师应通过温馨的游戏氛围、适宜的提问、合理的材料支持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学会自己制定游戏计划,从而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专注度、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控力等。

作者:张莉 李春良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