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运用节奏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一部分,节奏在幼儿启蒙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幼儿通过感受音乐节奏的韵律感,体会音乐的美妙所在。节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本文以节奏在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将节奏运用到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进行探究。
关键词:节奏;幼儿音乐;音乐启蒙
引言
节奏以不断变化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音乐具有节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也都具有节奏[1]。节奏的轻重缓急有利于幼儿感受音乐律动,因此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及组织相关的音乐游戏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课堂参与度。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拓展幼儿的思维,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儿的音乐启蒙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综合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路人,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2]。节奏有轻重缓急,包含丰富的韵律感,可以营造音乐学习的气氛,使幼儿更容易融入音乐。众所周知,幼儿的好奇心较重,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对枯燥无味的事物兴趣淡薄。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节奏教育融入日常音乐教学中,启发幼儿感受节奏的规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幼儿可以随着节奏的律动摇摆身体,感受音乐,通过感受节奏与音乐产生共鸣。
(二)有利于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幼儿教师可以划分环节进行音乐教学,一个环节是在丰富的音乐节奏活动中让幼儿模仿节奏;另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时自由发挥。这种环节划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听觉与感觉上体会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与潜能。但不是每位幼儿都有较强的音乐天赋,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之间的差异,制订不同节奏的教学方式。为了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幼儿教师应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与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将节奏运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课堂参与度,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3]。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幼儿对音乐缺乏兴趣。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创新音乐教育方式,通过对节奏的感知进行对应的唱、跳教学,让幼儿亲自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从而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幼儿对音乐缺乏兴趣还可能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培养幼儿的艺术特长操之过急,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导致幼儿对音乐产生厌恶心理,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及家长都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幼儿的特点,从节奏下手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准备一些沙锤,选择有节奏的曲目,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摇动手里的沙锤,培养幼儿的节奏韵律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的措施
(一)幼儿在不同阶段个性化的特点(1)小班幼儿在三四岁左右,刚步入幼儿园,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比较弱,表达能力有限,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全靠直觉,面对陌生的环境,情绪波动较大,所以学习音乐时很难专注投入。小班教师在教学时应选择较为简单的旋律,用简单、形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可在节奏感教学时采用朗读与打节拍的方式,使幼儿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朗读与打节拍的方法,从而学会儿歌。教师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可以根据节奏的律动设计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带领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2)中班幼儿在四五岁左右,处于过渡阶段,逐渐产生有意识的记忆,面对新鲜事物能够进行形象感知。中班幼儿的思想发展更加成熟,在对事物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想象力渐渐开始萌生与发展。针对中班幼儿的音乐教学,幼儿教师应在简单的节奏与音乐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并激发中班幼儿的创造力,提高中班幼儿的课堂参与度。(3)大班幼儿在五六岁左右,与小班幼儿和中班幼儿相比具备较为成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大班幼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能够专心参与对节奏的学习。针对大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探索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帮助大班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节奏感,树立大班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提高审美能力与音乐素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韵律感。
(二)幼儿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节奏类型幼儿能够与合适的节奏类型产生共鸣,合适的节奏类型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意义深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及时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针对这一情况筛选音乐节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幼儿的性格影响了幼儿喜欢的节奏,性格外向的幼儿偏向于欢快的节奏,性格安静的幼儿偏向于抒情的节奏。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师应创新教学的形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节奏,与音乐融为一体。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复杂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节奏感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节奏感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节奏感的培养应从简到繁,在幼儿已有的音乐水平基础上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李洋洋.浅谈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5(15):208.
[2]王心雨.浅谈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5(07):25.
[3]刘琬琬,师晖.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140-141.
作者:胡莉娅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二幼儿园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