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
〔摘要〕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舞蹈创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化,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成为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舞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肢体训练、智力开发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其中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尚存不足,最为典型的便是专业技能比重过重、统一化倾向明显乃至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等,忽略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换言之,也就是未能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开展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环节,应强调从初学者的特殊性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启蒙教育视角分析
启蒙,指启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启蒙指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使社会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启蒙运动就是这个含义,而狭义的启蒙则专指针对幼儿的启蒙。启蒙教育是以启蒙为目标的教育,与幼儿教育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很大的重合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幼儿教育。所谓启蒙教育视角,指从启蒙教育的理念出发而秉持的教育视角,它包含双重含义:第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启蒙。启蒙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这是其根本目标。以舞蹈创编教学为例,启蒙教育视角要求舞蹈创编必须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育。第二,教育需要从受教者的特征出发。启蒙教育的受教者不同于一般教育,年龄结构偏小,思维方式不成熟,因此,教师也必须立足此点。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研究
幼儿舞蹈创编服务于幼儿教育,必须紧扣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启蒙教育视角要求教师从幼儿学习现状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创编激情。在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幼儿对舞蹈创编缺乏激情,不愿参与到舞蹈的创编之中,这固然和舞蹈动作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有关,也可以归因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对此,培养幼儿创编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观千剑而识器”,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而言,广泛地观看各类型舞蹈视频是幼儿创编的基础,因而,教师在创编教学初期,需要让学生欣赏大量幼儿优秀舞蹈,包括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舞蹈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拓展其认知视野,一举两得。此外,问题也是调动学生思考,促进其舞蹈创编的有效工具,教师在幼儿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相应的小问题,比如,这些舞蹈都是谁表演的啊?这些小朋友在舞蹈表演中有什么特点呢?等等。
(二)引导合作创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舞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承担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幼儿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小组合作教学则是最佳的方式,既能达到舞蹈教学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因而,在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创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教学的效能。以《虫儿飞》的舞蹈创编为例,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构建良好的创编环境,比如播放与《虫儿飞》舞蹈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好地创编虫儿飞的动作;第二、提供创编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虫儿飞的情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编辅助工具,比如手巾等;第三、落实创编分工,给小朋友安排不同的创编任务,避免滥竽充数。
(三)体验成功乐趣。乐趣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元素,幼儿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才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学习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而成功则是幼儿体验学习乐趣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此,成果展示则是极为必要的环节。在学生舞蹈创编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展示,并且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评,让表演者自主讨论舞蹈创编的得与失,然后再让别的小朋友展开评论,最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点评。教师在点评环节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舞蹈创编中的闪光点,比如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小组合作的默契性、舞蹈形式的创新性等,并充分肯定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其日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启蒙教育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启蒙教育不仅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等要素出发,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就舞蹈创编与教学而言,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其舞蹈学习中的长处,而幼儿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则是制约其舞蹈学习的负面因素,对此,教师需要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在情境中教学。舞蹈以肢体动作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本质上是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这是舞蹈教学与幼儿思维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情境教学是极为有效的化解方式。所谓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实际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舞蹈从抽象的肢体动作中解脱出来,变得更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音乐创设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伴之以一定的音乐背景,比如在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中配以欢快的乐曲等;第二、视频创设法,小孩子通常对视频有较高的兴趣度,因而,可以播放与舞蹈主题相关的教学小视频。以维族舞蹈《摘葡萄》的教学为例,教师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可以播放维族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乐趣。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仔细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编,提升其舞蹈水平。
(二)在故事中教学。舞蹈本质上是抽象的,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叙述事情、传情达意,需要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幼儿受年龄结构、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制约,尚难以满足此要求,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学习心理出发,将舞蹈动作机械地传授给幼儿,不仅难以起到舞蹈教学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削弱舞蹈创编与教学的效能。众所周知,故事,尤其是情节丰富、人物鲜明的故事,对儿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紧扣儿童学习中的此项特点,主动引入各种小故事,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还能借助故事与舞蹈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举两得。以汉族舞蹈《扑蝴蝶》的创编与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暂时淡忘自身教师的身份,将自己设想为故事中的人物,如扑蝴蝶的小孩子,然后借助肢体动作与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出故事情节,如此,学生便不会将舞蹈视作肢体动作的机械叠加,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游戏中教学。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本身也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舞蹈与游戏具有相通性,舞蹈中的肢体动作更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素材,因而,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舞蹈与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舞蹈,令舞蹈教学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契合启蒙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动作模仿的小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肢体展示,看看哪位学生模仿得最标准,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夸赞,如此既能活跃舞蹈课堂的氛围,还能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其次,舞蹈创编强调儿童创新力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可以在幼儿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时候,给幼儿预留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幼儿自行创编舞蹈,从而提升幼儿的舞蹈素质。
结语
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
参考文献:
[1]冉梅.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小品文选刊:下,2015(10):221
[2]唐为萍.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4(35):10
[3]熊国燕.浅析幼师舞蹈教学中的幼儿舞蹈创编[J].音乐大观,2013(11):237
[4]黄芳.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探究幼儿舞蹈教学[J].知识窗,2015(8):82
作者:陈潇屹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