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启蒙教育
摘要: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适时渗透。老师正确引导,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加强基础训练,做好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关键词:动手动口;感性认识;基本结构;对比练习
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特的作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凸显学生主体性,老师正确引导,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加强基础训练,做好应用题的启蒙教育,有其重要意义。结合实例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重视动手,动口相结合,加强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上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任职规律,又是学生构建新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例:课题《图形表示的应用题》我的设想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操作环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启迪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观察,说想法―――同桌说、个别说、集体说。在加强说的训练中,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1.摆一摆(1)请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4个△放在桌面的左边,拿2个放在右边,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示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2)数一数一共摆几个△?(3)在让学生把左边的去掉,放回学具盒,老师把黑板左边的用虚线圈起来。2.说一说(1)说过程:个体尝试说不够连贯互相说补充、个体再尝试老师评判并复述(桌上有6个△,去掉4个△,还剩几个△)。(2)说想法:因为是去掉了4个,所以用减法计算,是从6个里面去掉的,所以算式是:6-4=2。3.算出得数后,看桌面上是否还有2个△,最后口答。
二、巩固重点,加强基础训练
1.基本结构训练通过增加条件或问题把班题目补充完整,再解答。如给出:“学校有24个篮球、8个排球,?”经相互讨论、思考后会提出:“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几个”“篮球比排球多几个?”“排球比篮球少几个?”这样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再如:“小明有,蓝铅笔比红铅笔多4支,红铅笔有多少支?”这时学生判断蓝红两种铅笔,填哪种铅笔合适呢?如果填红铅笔,所添条件就是所求问题,这道题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必须填“蓝铅笔”的支数。填什么数合适呢?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一步,去思考反叙题的关键句:蓝铅笔比红铅笔多10支。由于蓝比红多,蓝铅笔一定多于10支。通过补充必要条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分析和思考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2.新旧知识对比训练在新授时,老师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如:(1)一年级有84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9人,二年级有多少人?(2)一年级有84人,比二年级多9人,二年级有多少人?对比后找到相同点:“一年级有84人”“二年级有多少人?”不同点:“比”字句的叙述顺序不同,用加法计算{84-9=75(人)}第二题是新学内容,是反叙题,用减法计算{84-9=75(人)}。这样的对比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又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3.语言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必要手段之一。我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1)口述图意(2)分析后列式解答引导学生分析线段图中的数量关系,并讲述出:“男生有120人,比女生多35人,求女生有多少人?”这样用线段分析思考,通过说的训练,既可打破应用题的分类界限,又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再如,看算式编题训练。用“80-57”编一道应用题,不但要编出来“求剩余”“求两数差”类的应用题,同时还应编出“求一个加数”“求比一数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几”和“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多种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数学知识及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综上所述,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适时渗透。通过学习,使其初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些方法。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学习心理的基本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王飞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