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启蒙教育论文 > 小提琴启蒙教育的思考分析

小提琴启蒙教育的思考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06 21:53:00人气:431

摘要:随着时代各种文化的飞快发展,在文化文艺教育上也是愈发重视,而学习一门“音乐技术”,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也渐渐被人们接受。学习一门乐器,例如小提琴,随之问题接踵而来,如何让学生认知小提琴,学习小提琴优势在哪里等。因此对小提琴启蒙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针对小提琴启蒙教育的思考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提琴;智力开发;启蒙教学

一、对小提琴的认知

小提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是西方音乐17世纪开始流行的主要乐器,被人们冠以“乐器皇后”的美名,小提琴从本身的制作工艺极为精巧,让小提琴拥有音色近人,旋律优美,因此,从其发展以来就深得人们喜爱。小提琴是一种四弦的擦奏弦鸣乐器,现代的小提琴的制作样式,并不以绝对美观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根据音响以及奏唱需求来设计,每一个小提琴在面板和背板的弧度,添加嵌条、音柱、表面油漆、琴弦等多种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标准与要求,让小提琴能够具有更好的共鸣效果。良好的声色的同时也能保持自身的稳固,以及美观的保持,哪怕是油漆的一点点错误,都有可能影响其本身的声色发挥,而要想完美的发挥小提琴的声音特色及品质,不仅对琴本身的要求高,更对学习者对拉弓方法以及演奏技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二、学习小提琴的好处

首先在学习小提琴对学生的好处已经是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同时教育界儿童心理学界的专家也认同小提琴的学习其促进智力的作用。因此,学习小提琴有着其他科学性的学科学习的不具备优势,它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对自我身心的修养,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心灵素质的不断发展,导致孩子的情感逐渐复杂,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低级文化在逐渐的影响孩子,而学习小提琴,能够让孩子进行自我熏陶,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己真善美的心灵,不受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所影响,通过音乐来看待世界。因此,学习小提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能过于追求结果,从而互相攀比,产生不良后果。

(一)锻炼孩子的毅力

毅力不是一种属性,不会像电阻一样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通过后天锻炼及培养,能够极大地加强人的毅力。现在的青少年因为处于和谐的发展,导致其品质没有得到一个充分的发挥,坚持学习小提琴,是一个需要极大毅力,这种需求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许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因为好奇和兴趣能够保持有效的学习,而当时间慢慢发展,没有谁能够凭借好奇去坚持许久,或许一天、一周、一个月能够坚持,那一年、两年、五年甚至更久呢?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是仅仅靠说说而已,它是一种时间的积累,学习小提琴也一样。所谓学无止境,想要发挥巅峰技艺,就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练习,才能够保持着自己水平,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就会发现自己学习的所得,不仅是小提琴的学习,还有那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促进智力发展

人的强大是没有极限的,只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质,就有着不断进步的潜质,而智力是人体潜力重要开发的一点,毕竟潜力代表是所能发展的成就,没有成长起来的天才不叫天才。开发智力和潜能发展却是一条难以选择方向的问题,首先“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人生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目标,来约束自己,提升自身的动力,树立远大理想,在这条充满艰辛和苦难的路上,给予自己一个前进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我们身旁并不缺乏智商高者,却因为没有一个远大志向,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在社会的洪流下渐渐被淹没,连现在的智力还没有展现出来,又如何能够挖掘自身的潜力呢。其次,一个愉悦的心情。良好的身心健康也能够使人的智力机制更好的发挥,身体素质良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人之根本。第三,发展良好的心理。心理素质包括很多方面,道德素质、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强自信、责任使命感等,它们对人极具影响意义,根据对一些成功人士的研究,他们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对自己的坚持努力的肯定和必然,他们都是在其年轻时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下,逐渐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强自身的心理苏浙,也不为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三)培养音乐修养和做人的修养

一个人基本的个人修养从做人开始,而音乐的学习也要有自身的音乐修养,同时一种能够影响的到自身的发展方向,人际交往等多种方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用自身的音乐素养,带动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改变自身的做人的修养。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文人都把琴棋书画作为一种衡量个人修养的标准,音乐在陶冶情操以及真善美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能够寄托演奏者、创作者的情感,让听众听其音、感其心,从而起着净化心灵和智慧升华的作用。音乐是一种需要长期发展的过程,它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固然长,但是其作用却是不可忽视和替代的,它能够影响其一生。小提琴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学习小提琴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历史,包括一些名家的历史,例如莫扎特,通过了解他们,学习他们的作品,感受他们的时代精神,提升自我的整体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扩展面,促进自己的综合发展。

三、小提琴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入门相对难

因为小提琴并不是由手指进行直接弹奏,也没有其固定的琴键,而小提琴比其他乐器有着独特的声色,想要发挥出其独有的特色以及声色,控制其音调,掌握音准,必要对演奏者的拉弓技术以及方法有着极高的要求。

(二)脑力劳动大

从练习和实际角度来说,相比于其他乐器,小提琴需要更多的“汗水”。小提琴在弹奏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通过手法去控制音准,如何把握高音区域的音阶变化?什么拉弓角度能够完美的发挥出近乎人声的特色?大前提的是学习乐谱,而这些只要那一方面出现了一点点错误都会导致整体水平的发挥,这些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耗费大量脑力的过程。

(三)体力要求

在体力方面讲,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奏还是练习,都需要一直保持琴的高度,稳定平衡,同时还要保持站立状态,而右手却在不断的持弓进行演奏。多数时还要求演奏者不断随着演奏过程,赋予作品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的表达,这也就造成了学习小提琴需要一个良好的体力。

(四)心理承受力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在长久的时间历程中,缓解自身压力,改变自身的心情。例如,小提琴的音准往往很难掌握,可能很多次练习都不能掌握其要素,多数人会产生心情烦躁的情绪,影响自身的学习的能力,影响自己,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面对挫折甚至是失败时能够只是错误,吸取经验,更加努力的学习。

(五)协调性要好

在学习和演奏小提琴时,需要学生对自己自身有一个很高的协调性,其过程中,需要手、腿、眼、耳、心同时协调使用。只有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才能够完美的演奏一首琴曲,而在日积月累下,学生也能够极大地提升自身的身体的协调性。

四、小提琴启蒙教育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小提琴的兴趣

小提琴的技艺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而前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兴趣使然。首先,要增加学生对小提琴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让学生了解小提琴的文化历史以及名人介绍,让学生了解小提琴的文化,走进小提琴的世界,然后每天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去学习小提琴、练习小提琴。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习惯会让学生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一个催促和鼓励的作用,然后利用网络信息,多听一些小提琴曲,看一些关于小提琴的演出,感悟别人的小提琴曲,不断学习,集百家之长,汇心中所想,引起学生对音乐和小提琴的喜爱之心。

(二)学会歌唱,用心演奏

音乐起源于歌唱,而只有用心歌唱和演奏的歌曲才能够赏心悦目,无论是歌曲还是曲目,都是一种心灵情感的寄托,演奏者先融入到歌曲,才能打动别人,通过声音让听众能够感受到演奏着的心情,才是音乐的真正力量。

五、结语

综合方面来讲,不仅是小提请,不论什么乐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发挥和演奏出最完美的歌曲。因此启蒙教育就有着存在的必然性,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能够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增加自身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培养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尹京花.对小提琴启蒙教育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5,(14):146.

[2]杨思琪.对小提琴启蒙教育的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31(04):102-105.

[3]王泽中.在教学中思考青年小提琴启蒙教育[J].大众文艺,2012,(10):280-282.

[4]杨健.关于小提琴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儿童音乐,2002,(12):60-61.

刘李娟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文化馆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