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启蒙教育论文 > 开展儿童中医药的启蒙教育重要性

开展儿童中医药的启蒙教育重要性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26 18:57:00人气:507

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与知识的传承与早期教育密不可分,重视中医药的儿童启蒙教育可以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早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早日培养中医药学术思维,可以减轻进其入大学后繁重的学习负担,强健身体的同时,可为将来培养优秀的中医药工作者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传统文化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知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医药教育,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传统的中医药事业能否蓬勃发展与集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领域对人才的培养。近期召开的报告会中也有提到,民族复兴与中医药复兴之间密不可分,要传承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就要抓紧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青年人才,引领中国站在全球医疗行业的制高点。而目前我国涉及到初等中医药教育的领域,还有待完善与提升,尤其是关于中医药的早教阶段,故本文就早期儿童中医药启蒙教育作一探讨,阐述其开展的重要性,以期引发大众思考及学术共鸣。

1关于中医启蒙教育的讨论

1.1现有中医启蒙教育的背景

我国开展高等中医教育已有50余年的历史,已逐渐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体系。作为培养中医人才主要场所的中医药院校,在数量和规模上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但我国大部分关于现有中医药学的知识传授,多数分布于在大学及其以上的教育领地,在中小学时期,则少有涉及。邓小平同志曾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想要培养出色的中医人才,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是中医启蒙的最佳时期,中医学习,自古以来就有着幼承庭训,年少跟师学习的传统,历代名医多数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传统文化根底和中医基础。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医高等教育,虽然接受现代医学的思想较多,但比较公认的还是老一辈的中医传统理论基础更为深厚。并且随着现在各种文化的飞速融合,国民文化素养自身有所欠缺,对于中医文化的盲目与不解逐步扩大,加之民众对于中医的认识度也不是很理想[2],普及青少年的中医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上很多人缺乏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怀疑甚至否定中医的疗效,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中医药的内涵了解的不够。

1.2中医早期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学龄前以及中小学生的孩童们正处于观念与理念的塑形时期,接收新鲜事物较快,是文化、素质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并且在中小学时期学习传统中医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在早期培养及形成中医传统思维方式;使他们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对待生活,用辨证的观念去处理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向儿童及青少年传达“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纠正其在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性,改善饮食习惯,在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播进校园,在维护我国青年儿童健康的同时,令其去体会中医药知识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究的“人之初,性本善”,以及在早期让儿童接受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思想观念教育,可以为将来的中医界形成“风清气正”的医德风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传统中医药的知识内容纷繁复杂,有大量需要掌握和记忆的文字,这些内容让成人的记忆难度很大,当代著名医家岳美中老先生在生前也曾呼吁“中医应当早读早背”,在儿童时期进行机械记忆、形象记忆,随着年龄的增加,理解记忆所占的比重就会不断地加大。同时进行中医启蒙教育可以将“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观念进行传播,即使他们将来并未从事这一职业,也可以体会到医生这一职业的责任与伟大之处。

1.3中医启蒙教育的优势

早在清代就有陈修园先生编写的《医学三字经》问世,这是一本有关于医学启蒙的三字经,该书以《黄帝内经》、张仲景之书为根基,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中医启蒙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文化的知识的积累,而更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内经》中的黄帝虽然位高权重,但仍不耻下问,“不知其解,愿闻其故”的态度与孔子所著《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且黄帝在面对岐伯等人的谦逊态度,又可与《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应。传统中医学的内容与儒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医者仁心,儒医同道”。同时在现代,有学者认为,部分中医人才专业思想不牢固、中医理论掌握不深透、基本功不扎实、临床思维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等,这些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3]。因此,进行中医启蒙教育就更为必要,它可以为日后塑造优秀的中医学者奠定基础,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中医医者,将我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下去贡献一定的力量。

2关于中医启蒙教育的课程探索

2.1中医启蒙教育的理论课程

在中医启蒙教育的内容中,“接地气”的中医基础理论最容易被儿童接受。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主要是源自于《黄帝内经》,其基本素材则源于中国古人对于生命的长期的细微观察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尸体解剖,内容比较贴近生活,道理也比较浅显易懂。例如,在揭示阴阳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时,“白天与黑夜”,“冷与热”,“男与女”都是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识别阴阳的例子。并且历史上许多著名医家的生平,都充满着趣事。处于启蒙阶段的孩童,对于有趣的典故都有着一定的兴趣。因此,可以将著名医家的生平编写成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使孩子们产生兴趣的同时,愿意逐渐了解中医药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足迹:神农尝百草,杏林、悬壶的由来,薛雪的扫叶山庄与叶天士的踏雪斋的由来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时应用的例子。另外,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故事,都可以作为儿童中医药教学的题材,如《后汉书》中华佗与麻沸散的传说,《左传》中“河鱼腹疾”的由来等等。

2.2中医启蒙教育的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的设立,对于普及中医药文化以及知识,便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有关于中药材学习的方面,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实地的考察,比如参观各地的中药园,由此可以认识并记忆一些简单形象的中药,如蜈蚣、地龙、人参、辛夷花、薄荷等等,加强孩子们的记忆,让孩子们对中药产生兴趣。在中药炮制的课程上,也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加入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会中药饮片的加工过程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虽然他们并不全都了解这些中药的药用价值,但是通过亲手操作,了解了这类药物如何制作成中药饮片,在今后掌握更多的中药知识方面,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相应地区的中药博物馆,了解历代以来中药的计量单位以及制作器具,加深印象,增添兴趣。并且可以设置简单的推拿与应急自救课程,使孩子们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在将来遇到危险等意外情况时,以备不时之需。

2.3中医药游学教育活动中医启蒙教育的意义

我国传统中医药中有诸多药物来源于大自然,且古人的很多养生理念、治病机理均是来源于大自然,即中医学是一门社会与理论相互结合的学科,这与传统中医理论中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在《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研究探索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与传承的思路和方法。建设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理念与实践,逐步构建中医药教育机构文化体系”[4]。因此,开展中医药游学教育既是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的需要,更是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华精髓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涉及到的中医药知识、文化教育多停留于书面阶段,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性教育虽然可以促进中医药知识网的建设与发展,但也存在趣味性较差,形式略显单一、不易激发同学兴趣的缺点,例如很多同学只知道麻黄、甘草的功效,却不知其草药的生态形状。因此,进行游学教育是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并能加深印象的教育活动。

3关于中医启蒙教育的期望

3.1当下中医教育模式需要改革

邓铁涛教授曾说:“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显然在这一点上,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学校做的还不够。现有中医院校的学生,在小学、初高中在学校接触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寥寥无几,在每天学习各种文化课的时候,只有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中会略微涉及到一些,对于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这样的领悟,就更是没有了。这使得刚刚进入中医院校,甚至是学习了几年的学生,在接触到五行、阴阳、辨证思维时,常常感到矛盾与不解。且现在大部分中医高等院校设置的有关于传统文化的文、史、哲课程,多为选修课,却设立了多门与现代西医相关的必修课,从而将西医的专业理论设置成了“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学生的临床教育被“以西带中”的风气影响着,使得很多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底气,当初选择专业的热情也逐渐消失,甚至出现了调整专业的现象。另外,在传统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是“师带徒”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中医的薪火相传功不可没。但是,如何让这种师承关系走进中小学校园,是现阶段中医教育模式需要反思的。

3.2对于中医启蒙教育的政策支持

在2016年7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的“第四届岐黄论坛”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处整理并发到与会者手中的《当前涉及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发展的第一批100个重大问题征求社会意见稿》中就有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问题;中医药界的大家、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成长规律问题;聚集国内外中医药人才高地问题;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问题;建立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和中医药学科问题;当代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能力与中医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等问题的涉及,说明我国现有的中医教育制度,亟需改革,而这其中,中医启蒙教育研究又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并且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寄予了厚望,提出了很多政策予以帮助和扶持。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要全面做好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便强调要鼓励发展中医药教育,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大对中医药科学研究和传承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中医院校重视中医启蒙教育研究,加强中医启蒙教育和中医高等教育的衔接,将儿和青少年的中医教育,作为中医发展百年大计,制定相关政策,对于确有相关特长的青少年破格选拔录取,对于发展中医启蒙教育和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继承与弘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启蒙为继承中医奠定基础

与各国传统医学相比,中医是世界上理论体系最成熟,临床疗效最可靠,治疗方法最丰富的传统医学,也是世界上可与西医相媲美的唯一的传统医学[5]。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诊疗特色与优势发扬和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的防病治疗作出贡献。因此,中医启蒙教育在其中便发挥着很大一部分的作用,人们的实践行动来源于其思想,而思想就源自于启蒙。启蒙是开发蒙昧的意思,大到文化、社会,小到个人,凡是历史上所有的进步都是不断启蒙起到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人类有思想,启蒙运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有了启蒙教育,就会有颠覆,我们的传统中医内容需要继承、需要创新,会为中医药的发扬与继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小结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到的理论特点和诊治风格的医学理论。至今,仍然为保障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不断作出贡献,并且近年来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中医药,成为当代中医药教育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而教育的起点便是启蒙教育。想要培养出色的中医药人才,就必须将相关的中医药教育植入到小学甚至是学龄前的教育当中,让中医药的种子在儿童时期就开始生根发芽,并进行播散,避免将来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思维形成过晚、忽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等问题。并且中医学是一门以人文科学理念构架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学科,蕴藏着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广博的文化知识是精湛医术的文化根基,高尚医德的文化渊源[6]。这样的文化需要尽早培养,这样对中医理论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实现中医理论的继承。

参考文献

[1]杜仲平,杜渐.对现行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J].甘肃中医,2010,23(10):64-66.

[2]刘亚雄,黄峻杰,罗阳东,等.探索以《内经》为启蒙的中小学中医文化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4-36.

[3]图雅,邱鸿钟.高等中医教育改革中课程设置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3):234-235.

[4]饶洪.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中医专业思想教育的发展和创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6):536-538.

[5]李致重.复兴是当代中医创新的主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3857-3863.

[6]雷旭露,呼雪庆,彭洪莲,等.关于增设中医学生启蒙课程的调查报告[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16-19.

马思佳 马鑫烨 黄伯南 李远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