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应用
1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1.1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大大增强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精确性和快速性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大大增强。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手工作业是一个基本特征,会计人员长期从事着简单的重复性的会计工作,如记账、算账、对账等。这些烦琐的日常工作虽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但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相关人员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高一级的财务工作和战略研究。而且由于手工计算速度不快,且较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等现象,大大制约了财务部门为各级管理阶层提供管理决策所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在企业中的应用给会计实务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1.2大大提升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有效防止人为失误
在手工会计工作中,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经过很多人重复记账、制单、制表等流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计算及登记错误,但是在计算机会计核算的模式下,其计算精度大大提升,会计人员只要按程序正确输入财务数据,便能迅速而准确的得到会计信息。并且,国家相关部门也对一些会计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另外在这些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单位内的工作岗位特点,对相应软件的管理权限做出更加有效的设定。例如增设个人密码、遵循财务牵制制度等。财务人员在这些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只有使用权限,而没有修改权限,这样便能大大保证会计工作的精确性,对于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人为失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范措施。
1.3会计电算化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及时传递
这一优势使得为企业经营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大大提升。信息时代条件下,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明显。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更加准确的记录全部的经济活动数据,并且可以根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需要做好保存和传播工作,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会计方式中主要依靠每月会计报表和年终的财务决算反映会计信息,这种模式的最大不利之处在于时效性较差,很难产生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会计工作长期滞后的局面也一时难以获得保障。因而在共享会计信息方面也很难满足企业需求。但是电算化环境下这些不足之处都一一克服。
2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和实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但是就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一些领导和有关的技术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是造成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相关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高效性和重要性。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的根本初衷还在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效率,减轻人员工作负担,这种认识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意义远非如此,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没有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就很难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更加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造和提升会计工作的实效性。
2.2会计软件的发展具有局限性
在会计软件的开发中,各种良莠不齐的软件开发公司之间并没有充分实现交流和合作,他们所开发会计软件在模式和特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一些会计软件都是孤立存在的,衔接性和搭配性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在这些方面一些企业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应有的参考作用。一个高效的会计软件是应当结合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特点开发和应用的。但是在当前的软件开发中一些软件公司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导致软件本身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不但限制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开展,更为不利的是造成软件开发工作与软件应用之间存在很大的不衔接性。这是造成会计软件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3没有科学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存在一些会计数据的结构和形态与传统的记录方式差别较大的现象,在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中应当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存储,但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别性会严重影响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甚至会出现人为的造假现象。这一漏洞对财务工作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当前在会计电算化业务中存在数据不够安全的漏洞。通常会计电算化的系统都与财务管理的功能连接在一起,操作员的工作权限存在很大差别,他们需要设置自己的口令。但是在一些单位虽然有各自不同的财务分工,而电算化系统的操作却都是由一人完成。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操作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获取操作权限,完成特定的操作任务,财务分工在这里就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不能有效地在会计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差错出现后还容易出现连锁反应,这些差错将会反复出现在财务工作信息系统中。因此,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
2.4没有健全的法规支持会计电算化工作
尽管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在这些法规的具体执行中却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刻,同时也造成他们在这些方面也没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而使得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的规范开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3完善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有效方法
3.1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相关单位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之前应当首先提升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这一工作的有效认识,能够大大增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程度。只有每一个参与者深刻认识和体会到这一制度和业务的重要性和高效性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自觉维护和完善这一体系的整体效应。
3.2建立健全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岗位分工。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完善他们的这些内部要素的实现形式和分工分流,使得每一个岗位都能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合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还要保证他们能够在这些工作中实现互相配合的良好局面。岗位职责的分工应当明确,各负其责。
3.3不断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
当前限制会计软件功能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就是,软件本身的设计不是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产生的。企业实际情况与软件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为实现软件与企业之间的结合程度,企业应当在推行会计软件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总结这些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将这种不足及时的反馈给软件开发公司作出必要的调整,以此来不断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
3.4健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财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将成为一种主要形式。政府部门应当加紧制定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律法规。
作者:孔艳华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