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发展启蒙教育论文
1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科学,一般定义为人们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幼儿的科学活动则是一种对周围世界积极主动探究过程,是一种探索活动。其主要内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改变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允许幼儿探索的过程存在,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发现,而不是急于告诉幼儿结果;引导幼儿从他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增长科学经验,从他们日常的好奇与探索中悟出道理,发现关系;从只重视有组织的集体和分组科学教育活动转向重视日常生活活动,教师要随时随地发现、支持并引导幼儿自发的探索活动。
2为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必备材料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的必备前提。因此,我们做到了如下几点:
2.1提供适合操作的材料
能动手操作是幼儿喜欢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通过操作,幼儿会对事物和现象有更深的了解,并获得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们尽量提供能让手和各种感官等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如提供塑料小筒、无毒注射器让幼儿玩水;提供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桥”,让幼儿举行赛车比赛;为幼儿提供小食品包装袋,做哈哈镜,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包装袋纸的反面可以当镜子,折叠后还可以变成哈哈镜。
2.2提供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材料
材料的难度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我们首先向幼儿提供磁铁和铁钉、别针、木块、纸、布等,让幼儿通过操作直观地感知了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性后,我们再提供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断裂的磁铁、消磁的磁铁,让幼儿了解磁铁有两极,磁铁会断裂等知识,并向幼儿提出:“断裂的磁铁有极吗?”“旧的磁铁磁力会变吗?”然后再告诉幼儿怎样正确摆磁铁、保护磁铁,才能使其不消磁。接着,我们又向幼儿提供了指南针,给幼儿讲述指南针的用途,并引导幼儿观察指南针周围有磁铁或铁时,它是否会改变方向,为加深幼儿对磁铁的认识,最后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硬纸板和铁屑,引导幼儿观察铁屑在磁铁周围有规则地排列的现象。
2.3提供适合深入探索的活动材料
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和有关现象,如声、电、光、水等,但都没有机会仔细深入探索,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如在“耳朵与声音”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易拉罐响盒,还有不同型号的喇叭、电池,并分若干层次,让幼儿自由操作,感知声音的不同,领悟如何保护耳朵,为幼儿开设玩水区、玩沙区,让幼儿在玩水游戏和玩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知沙、水的特性等。
2.4提供能帮助幼儿获得科学技能的材料
在科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注重科学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我们总是让幼儿自由摆弄一番。如让幼儿摆弄“有趣的色彩”和“有趣的不倒娃娃”的材料时,尽管幼儿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这种摆弄包括了对物体的观察、分类、思考、推断等,幼儿可以从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技能和必要的思维方法。
3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
3.1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诱发活动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以主动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上,幼儿探索欲望则常常是靠教师的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而诱发的。所谓启发性,就是设置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他们急于设法解决疑问。
3.2注重实效的操作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具体操作是重要一环,它对于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利用实物、图片等材料创设情境,把幼儿置身于情境之中,既容易帮助理解、加深印象、激发起学科学的热情,又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密度和广度。如在组织“磁铁的奥秘”时准备的材料不是人手一份,而是将各种各样的材料分别放在几张桌子上,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去摆弄,过一段时间,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时幼儿争着说有的东西吸起来了,有的东西吸不起来,这时再让幼儿把吸起来的东西放在一边,吸不起来的东西放另一边,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是铁就能被吸起来,不是铁就吸不起来,这样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得到答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探索思路,培养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3.3清晰明了的交流与及时的教育评价
在科学活动中,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理清思路,较为清晰地理解有关的科学概念。如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实验操作后我们就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幼儿的发言也不外乎“磁铁能吸起什么”和“不能吸起什么”。继而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终于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或铁制品”这样的概念。随后我们又启发幼儿再次用磁铁验证。最后组织幼儿玩“找宝”游戏,请幼儿找出哪包东西是铁东西,并请个别幼儿表述发现。通过交流,幼儿从粗浅的表面模糊认识,逐渐上升到了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层次。获得了对磁铁性能的认识。如果没有交流环节,幼儿很可能停留到磁铁能吸××这一具体现象上。在幼儿操作交流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教育评价,评价时要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重视幼儿探索的过程,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要进行鼓励。对采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进行尝试的幼儿要表扬,如点头、微笑,还可以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与幼儿一起分析评价,以激发幼儿再参与的愿望,促进活动的开展。
4结语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无论从材料准备,还是到活动开展,乃至于交流评价,我们都事先做好周密的安排,并积极参与活动,注意经验积累,不断总结深化。这样才能使幼儿科学教育启蒙活动向良性、正规方面发展,达到预期的真正目标。
作者:陈洁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曹安幼儿园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