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的儿童启蒙教育论文
一、《弟子规》对儿童启蒙教育的意义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行,而且需要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古人言:“德才兼备,圣人也。”《弟子规》作为蒙学教材,在“余力学文”篇中对于怎样学习知识做出明确的规定。“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非圣书,屏勿视”等,告诉孩子学习知识,要用心听、用心看、用心问、用心写,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绩。读书要学会选择,对于不良书籍坚决不读,正如用流行的网络语编写的儿童读物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字、词、句的正确掌握,有效利用“学文”规范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对其成长影响深远。自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弟子规》也被重新接受,学者们开始著述演说,地方学校也以各种形式开展《弟子规》学习活动,可以说全国展开了《弟子规》学习热。在这样的背景下,现阶段《弟子规》的学习现状到底怎样,其价值是否实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二、《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现状
(一)教育途径单一,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阶段,《弟子规》的学习途径主要可划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模块。社会教育主要表现为媒体宣传,一般表现为以《弟子规》为内容的公益性广告、动画视频和墙体横幅宣传。学校教育主要呈现为学前教育和低年级教育,学前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学前班教育;低年级教育指的是小学一二三年级教育。家庭教育指孩子的长辈,主要是父母对其进行的《弟子规》相关教育。可见,儿童能够接受《弟子规》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
(二)教育群体狭窄,造成教育断层
《弟子规》学习的接收群体在我国主要是低龄儿童,即9周岁以下的孩子,而小学高段即四年级以后,大多数学校将不再进行系统的《弟子规》学习。高中、大学也很少普及性地系统开展《弟子规》的学习。
(三)教育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弟子规》的时效性
目前,国家教委未编制统一的《弟子规》教材。地方学校一般自主采用各种版本不一的单行本《弟子规》,且大多为本校自己编订的小册子。而市面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仅有《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钟茂森的《细读弟子规》和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因此,可供学习的优秀书籍较少。而学校即使开展《弟子规》学习,但大多也只是以诵读为主;家庭长辈教育也仅是购买一两本书教会孩子背诵而已。教育内容的单一,直接影响儿童对《弟子规》学习的时效性。
(四)教育时间过少,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弱化教育成效
社会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时间,比较随意;学校教育一般是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弟子规》;家庭教育更是随心所欲,想起来教,想不起来不教。综观之,儿童在《弟子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时间安排,接受教育的时间过少,根本不能真正学好《弟子规》。因此,要使《弟子规》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改变现有教育模式,从关注到践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全力推进,提升其教育时效性。
三、《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模式
中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导致如若不将《弟子规》的学习纳入幼儿园及小学学纲,不成为考试内容,学校就只能是利用晨读时间背背而已。只有将《弟子规》的学习纳入教学大纲,成为考核内容,学校才会真正将其融入课堂讲授,赋予更多的教学时间,培养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实现从低段到高段一脉相承的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弟子规》对儿童启蒙教育的时效性。
(二)拓展教育途径
单一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推进《弟子规》学习的时效性,信息时代可以依据时代特征大力开发网络游戏,采用国家支持、扶助网络开发团体政策,鼓励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网络游戏,利用孩子爱玩游戏的特点,通过游戏学习掌握《弟子规》的基本知识,并且可以在游戏中设计情景使其践行具体规范要求,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培养儿童树立优秀的道德品格。积极开发优秀的动画视频和系统的电化教育课程。如,目前北京妙音动漫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制作的120集动画片《中华弟子规》,通过优秀动画视频和电化教育课程的反复播放,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
(三)优化教育内容
《弟子规》成书于清代,随着社会变革,书中的部分内容已不合时宜。时代的变迁,要求教育内容同样要与时俱进。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几千年来它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成自身的转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在继承中变革。因此,国家应积极组织一部分专家学者通过对《弟子规》的编写、解释、整理、注释研究,编制较多适宜当代被教育者和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育书籍,以加强《弟子规》学习的时效性。
(四)加强教育实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弟子规》学习不仅是规范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践行于生活。让儿童在掌握了基本规范要求之后,通过践行来检验学习。要积极利用社区开展“孝亲好儿童”、“和谐小天使”等评比活动。学校不仅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传授《弟子规》的规范要求,更要积极利用第二课堂,通过案例讨论、学生辩论、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和家长形成团队,通过双方的交流沟通及时检验儿童的学习实效,真正将《弟子规》学习落到实处。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弟子规》学习时效性的有力保障。教育者认知、掌握《弟子规》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为受教育者进行传授。学校可以设立《弟子规》教学研究室,通过教师之间的讨论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可以聘请校外《弟子规》研究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可以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弟子规》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弟子规》对儿童启蒙教育的时效性。
作者:罗瑞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