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启蒙教育论文 > 古代启蒙教育的启发

古代启蒙教育的启发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4-29 12:01:00人气:652

本文作者:谢冬平、朱欣 单位: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步入封建社会,出现“学术下移”,私学大量涌现,民间也开始出现了蒙学教育的机构。至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为把儒家思想中的伦理纲常精神渗透社会,儿童的启蒙教育受到重视。汉代由于官学中缺乏初等教育机构的设置,所以汉朝蒙学教育多依靠私学,进行蒙童教育的机构被称为“书馆”,教师称为“书师”。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家庭教育异军突起,成为蒙学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至隋唐,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选仕制度都趋于制度化,蒙学教育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蒙养教材是蒙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学教材主要功能是教孩子识字和一些基本礼仪规范、纲常伦理。秦朝时期,统治者出于书同文的政策,编撰了一批文字书。如李斯撰《仓颉》7章,赵高撰《爱历》6章,胡毋敬撰《博学》7章。“汉兴,闾里书师合《仓颉》、《爱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未《仓颉篇》。”[5]437这些都是识字用书,此外还有《凡将篇》、《急就篇》。其中《急就篇》在字书中流传最广,它字数适中,文字押韵,朗朗上口,好教易记,内容囊括了姓氏、器物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比较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相当注重凸显教育性。此外,东汉末年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为蒙学教材的推广提供了方便。在这一时期,出现专门进行蒙学教育的“书师”,同时很多学者专门论述童蒙教育的重要性。如西汉杰出的政治评论家、文学家贾谊,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关注胎教,并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梁朝的颜之推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而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受其母亲卢氏重视对子女早期教育的影响,关注儿童教育。

北宋的活字印刷术使得蒙学教材得以普及。在学术思想方面,理学的产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这给蒙学教育的内容奠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宋元以后,蒙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蒙学,在全国城乡,不仅有政府官办的蒙学,也有民间举办的私学。至明朝,官方介入小学设置,嘉靖年间,礼部行文全国,令各府、州、县设立社学,每50家为1所。清朝蒙学的类型更为齐全,也更为系统化,有社学、义学、私塾。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蒙学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教育内容,强调打好儿童基础的同时,用《须知》、《学则》培养儿童行为习惯,并用历史故事、道德诗歌来教育儿童,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蒙学教材主要分为五类:识字教学、伦理道德、历史教学、诗歌教学、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在各类蒙学教材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流传最为广泛,影响也最为深远。一些著名的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王应麟等亲自编撰蒙学教材。明清时期,除沿用前人编纂的蒙学教材外(主要是宋元时期),也会根据统治的需要,改编已有的蒙学教材,同时编撰一些新的教材。

中国古代的蒙养教育非常重视生活习惯以及礼仪教育。“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蜓诳诙浴![6]14“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皆朱锦也(肆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不童子不裘不帛,不屦P,无缌服,听事不麻。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7]546“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u笄总,拂髦,冠q缨,端o绅,|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刀砺、小、金燧,右佩i、捍、管、r、大、木燧。浚鹱鹏搿![7]532从童子的穿着打扮,到日常起居,再到待人接物,都有严格的礼仪规定。即使听课的规矩,也有明文规定“,幼者听而弗问,学不鬣等也”[6]117。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非常鲜明的社会,重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为体现明晓儒家经典,汉朝选仕中就有举童子郎,对象是15岁以下的少年,如朝廷询问魏郡太守黄琼当地发生日食的情况,黄琼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述,其孙黄琬年仅7岁,在旁插话“: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钩?”琼大惊,即以此言应对。“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5]487在中国古代,除专门的蒙训教材带有生活习惯、道德教育的内容外,到明清时期,在进行童蒙教育时,四书等被直接列为蒙训教材。

至清朝时期,蒙学教材的规模变得非常庞大,这些蒙训教材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内容越来越丰富,从最开始较为单一的识字、识物教育,到加入礼仪、生活习惯教育的内容,再到传授伦理道德,传播经学,内容愈趋完善和复杂。其二,蒙训教材可读性、故事性、历史性越来越强,能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相对浅显的文字,对偶的句式、有趣的故事等各种形式编排。其三:蒙学教材的编写更多地考虑课程设置的需求,并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渗透其中,特别是到清朝,蒙学也比历代更加重视科举化,其课程和教学方法都是为科举做准备。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