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节日对幼儿启蒙教育
一、开展节日礼仪教育活动,注重尊重意识的培养
(一)组织显现尊重思想的节日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特点,组织开展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节日主题活动,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力求节日内容的多维度联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完整经验。以《快乐的元宵》为例,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及已有的是非辨别能力,对节日所含风俗的利与弊进行辨析,并利用游戏、歌舞、手工等形式对节日的风俗进行传承和补失,使每个幼儿在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得到品德和能力的升华。
(二)开展节日主题的区角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载体。我们开展的区角节日主题活动,是节日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首先,我们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反思节日中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体验人们的思想情感,促使幼儿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自己的积极态度。如在《春节》的主题游戏中,幼儿学用礼仪的方式相互拜年;学习成人“掸尘”做卫生;学用剪窗花等手工布置自己的家;模仿饭店就餐学习餐桌礼仪;模仿成人相互关心和问候,体验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二、营造节日环境,培养个性
没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人也就没有了个性。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一)独立性的培养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不良习惯,其中之一就是懒惰,依赖性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动手,还得动脑。如“劳动节”,让孩子们了解干活的涵义。幼儿园和家长可以联合起来搞个活动,让自己的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摆碗筷、抹桌子等,让幼儿体会劳动的感受,并引导孩子正向积极地看待劳动。
(二)自主性的培养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只有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环境才能彰显促进幼儿尊重意识和行动养成的氛围。在节日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结为合作伙伴,从中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倾听孩子们的构想,为他们提供适度的精神鼓励及经验材料。如“安全教育日”前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制作警示标记的形式,将所知的安全知识图解化,并张贴在幼儿园小朋友游戏及生活的场地,提醒小伙伴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在尊重孩子个性方面,针对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我们也适当作了一些调整。在节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玩区角游戏时,孩子们除了参与老师组织的游戏外,还可以看书或独立玩玩具,更可以独处。在幼儿园里,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叫做“安静角”。安静角一般都有一个柔软的垫子,上边有很多布制的、柔软的娃娃和形象有趣的靠垫。不想参与团体活动的幼儿可以到这个静静的角落坐着,而淘气的孩子也可以在这里翻跟头,发泄多余的精力。安静角的设计除了满足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独处的需要外,也为教师了解孩子提供了可观察的表征。
三、开展节日礼仪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不光要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将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一)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是授之以渔的过程。现在的父母习惯包办代替,妨碍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不能给予幼儿想要的结果,而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去做;不是直接命令式的教育,而是融入到现有的环境中。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使之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生活技能虽然是最基本的,但实际上却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仅提高了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使幼儿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奠定心理基础
孩子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家长、教师的精心培育。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越高,其自信心越强;反之,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者把任务转给他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成功、失误甚至是失败。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使之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提高其自我服务能力,能够为幼儿的内心奠定强大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家长应当给予有效的表扬,来加深、强化他们的行为。要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独立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要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需要,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自我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自由玩耍,从而在其中学会协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行为方式,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的现代儿童。
(三)奠定物质基础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其以后的成长铺平了道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是各种能力都较强的人。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能够为幼儿以后学习各种技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使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比如在科学课上,要想让幼儿们认识沙子、水泥、石灰的特性,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给花圃砌墙。通过砌墙的劳动,孩子们能够学会怎样按一定的比例搅拌沙子、水泥和石灰;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和有关平衡、水平、垂直的概念。要让幼儿们获得电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桌上放置电线、蜂鸣器、高能电池,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连接电路。接对了,嗡鸣就会响;接不对,就要自己想办法、找窍门,直到把电路接通。利用节日,可以强化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随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家长们能腾出更多的精力陪伴孩子。节日里,幼儿的亲戚朋友欢聚一堂。这时,孩子所展现出来的自立自强会得到赞美,这样就能更加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开端。
四、家园配合,开启幼儿的教育
幼儿上幼儿园后,大多生活在家庭、幼儿园两种环境里,所以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不能只靠教师教育锻炼。如果家长不重视,总是包办代替,幼儿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各种能力还有可能退化,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家长应和老师相互配合,及时地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采用家访、书信、开放日、家长会的形式,来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证家园的一致性。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只有在要求一致的前提下进行,他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继而努力。久而久之,不仅孩子的自理能力会提高,其他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未来的生活需要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地引导幼儿,多给幼儿创造独立尝试体验的机会,从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在幼儿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王晓业 单位:南通市崇川区教体局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