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供给优化
摘要: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视角下告知公共体育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在结合本人的一些想法,对教育供给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育;供给优化
一、基于供给侧结构视角下的高校公共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比较明显
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就拿800米跑步测试来说,一些大学生的成绩还不如普通的初中生、高中生,有的学生甚至跑到一半发生晕厥的现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水平,还是有着较大的问题的。虽然大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受很多方面影响的,但是高校体育公共体育教育应当肩负起提高大学生自身体质的工作,这也是体现供给侧结构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供给的责任。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逐渐下滑
我国高等教育在最近这些年来得到了跳跃性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院校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而这也给大学自身的专业建设、科研项目、招生就业等方面带来压力,同样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的公共体育教育工作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其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比如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多年未变,师资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完善,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另外,现今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往往将重点都放到了论文、课题研究方面,教学业务的投入明显缺失,缺少对应新时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高职院校在处理校园公共体育教育资源分配上,还存在着效率与公平无法兼顾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首先,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建设容易出“成绩”,所以不少学校将原本用于改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到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上。其次,不少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比如体育馆还时常担任给各类文艺演出、回忆提供场地的角色。再次,不少高校缺少基础设施的维护人事,以及缺少相关的管理人才,使得体育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全体师生的需要。这些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高校的供给侧结构方面有重大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育供给优化策略
(一)改革高校体育教育面貌,优化课程资源供给
想要优化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育供给,其基础就是将课程资源供给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90后的大学生他们都有着比较鲜明的个性,即喜欢以自己的观点作为判断的标准,对于传统形式的“说教”式教育是十分反感的。优化课程资源供给,其最重要的就是在供给端提供适合学生需要的体育课程资源,结合他们自己的选择,给其学习提供空间与实践。其次,要增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质量有效达标,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接受体育教育。
(二)提升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力量建设,优化人才资源供给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供给侧改革是针对供给侧结构的优化工作。而从主观的角度来讲,这项优化工作是需要“人才”来完成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学“人才”,能够丰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人才供给,增强体育教育改革的内部结构,为此我们应当重视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着重对体育教师群体的职业精神发展。职业精神是铸就体育教学人才的关键点,是推动教师团队整体进步的重要因素。学校与教育结构应当做好大学体育教师入职前、入职后的职业精神教导工作。其次,是重视教师团队实际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还要注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心得交流,或是学校方面聘请一些该方面的专家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体育师资的整体建设。
(三)重视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任务,优化理论知识供给
任何大学的体育活动都应当需要结合一定层面的理论知识才能进行。不少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只是重视实际技能的教学,缺少了对学生健康知识与科学训练的理论传达,这是高校体育教育供需错位的一种现象。而优化体育健康理论教学,增强体育理论知识供给,其关键是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这也是优化供给侧结构的重要过程。大学体育教师应当在重视技能的教学中,还要注重这些技能所内涵的原理以及意义。这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在相关理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普及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谈论事实背后的体育知识。比如马拉松跑步猝死的事件,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多么重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提问,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学校的“供”与学生的“需”有效衔接。
(四)均衡优化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资源,突出“信息”供给
二十一世纪是属于“信息”时代的,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样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也离不开信息技术。通过结合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也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更多的热情。比如说,建设校园体育APP,能够传达校园文化,提高体育活动的开展效率。再比如说,建设校体育馆网上预约系统,可以降低体育馆的空置率,提高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同时这也保证体育场馆的公平性。此外,还可以建立网络的体育交流学台,学校可以制作一些相关的健身理论,或是一些教学视频,在方便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扩大高校公共体育供给的影响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我国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其的一个挑战,更是一种促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巨大“机遇”。高校若想获得最大的“机遇”,高校就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制定相关的策略与方案,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思考公共体育教育供给的优化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愿望。
参考文献:
[1]黄琦.大庆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及其供给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
[2]刘钰拢卜癖尘跋赂咝L逵〉刈试垂└挠呕芯浚郏模荩虾L逵г海玻埃保常
[3]陈颇.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与体育事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N].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02).
[4]王为民,李会会.高职院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35-36.
孙永娟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