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高职体育教育的内涵、诉求与价值

高职体育教育的内涵、诉求与价值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05 16:26:00人气:355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体育教育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本文分析提出,坚持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化为立足点,以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为核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高职体育;内涵;诉求;价值 体育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职业岗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依据,高职教育的特征表现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而高职体育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内涵、诉求和价值。一、高职体育教育的内涵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更注重职业相关技能的获得密切。知识的两大内涵主体由两部分组成,包括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通过操作程序控制人的行为称为技能,内显的智力技能和外在的动作技能共同构成技能。体育课程的主体形态是身体活动,体育课程是动作技能发展的主要途径。高职体育的改革方向趋向于高职教育的生产劳动技能培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职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必须提升职业能力,这与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一致的。职业类院校的部分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体育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训练相关技能。高职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提升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能力,途径是使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以保证人体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完善。高职体育教育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过程,凡对职业活动有好处的运动技能都在课程中得以充实和完善。在课程中,重点发展对劳动有重要影响的身体能力,强调身体各项素质稳步发展。高职学生毕业后通常需要在较艰苦的劳动环境条件中工作,因此,增进未来劳动身体素质也成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二、高职体育教育的诉求 1.学生成长需求对高职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发展的第一主角都指向每个个体”,教育的含义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第一主角都是人,人是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无论何种教育类型,教学活动的中心始终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所以,高职体育教育的诉求是学习者自身的需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高职学生的需求是非常复杂的。第一,这种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高职学生的需求往往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和阶段性;第三,以时间角度来看,分为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两种需要;第四,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使学习者的需要不断被完善,有时教师的引导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五,高职学生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其发展态度、情感的需要也需要及时得到满足。学生的需要主要由以下五大部分组成:健康,健康依托于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作息规律、饮食规律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包括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和与家庭的关系;公民生活关系,包括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与从事职业的相关性;获取知识和增强各种能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全面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等。根据以上目标情况,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时,必须涉及以下几个要素:学习的时间维度、内容维度、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2.体育课程范式的内在要求对高职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体育课程的基本来源制约着体育课程本身的发展,是“原生性来源”。高职体育课程近似知识的拓展,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对知识的组织和选择。知识通常以知识体系的形式存在。首先,学科领域“满足个人社会需要和生活需要”的功能,属于一般功能。第二,特殊功能是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包括“研究领域必备的一种特性”。前者指向学科知识的运用,更多强调的是其工具价值。后者通常是指学科本身的规律,通常指向学科知识的创新。研究显示,强调学科的特殊功能是教师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是论证本学科在学生德育、智育和美育中的优势,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体育领域的专家,这种定位忽略了部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学科知识本身的需要。体育被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其目的并不是培养从事体育行业的专门人才,而是以满足个人社会及生活需求为目标,所以在课程目标制定时,以体育学科的功能为依据;同时,体育学科所强调的是在户外进行运动教育,增强体能,并不断养成良好的态度与行为,避免忽视学科内在的规律。运动行为、体能的练习以及运动技能组成了体育学科的基本手段。 3.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是一种特定的教育类型,而高职体育正是在这一特定教育类型中存在的。“研究方向”或“专业”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它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对基础知识的宽度非常看重。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不同,高职教育是以具体职业岗位为前提,以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来构建岗位能力,教学的深度以及课程的开发都是由岗位能力决定的,强调技术技能,对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有要求的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学用一致”。 4.高职体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面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日新月异,高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为一个能够融入特定社会的人。个人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社会发展来体现。满足学生的需要,满足社会不断发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首先,个人发展的不好将阻碍社会发展;其次,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所以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发展是否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个人是否能得到良好发展是社会能否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才在现代社会的标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和智慧。体育发展强调以发展个体自身身体为主要任务,在培养劳动者特别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高职体育教育的价值 1.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化为立足点 高职体育课程相对于中学体育来讲属于高层次体育教学,究其原因,是由高职学生处在从学校体育教学向社会体育锻炼转变这一阶段所决定的。相对于初高中体育教学,高职体育强调向体育的文化性方向发展,强调发展学生自我锻炼的体育能力,大学阶段的体育以娱乐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形式呈现,是高层次体育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是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转变,不能直接嫁接大学体育课程目标。 2.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诉求 高职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范畴,具有“职业性”的特点,高级别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技术一线运作的高级人才。专业课程在职业教育的安排中被突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提升职业能力永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高职体育应立足职业,为专业教育服务,在体育能力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协调发展。由于职业技能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对高职学生而言更加重要,而这与高职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想要掌握职业专业技能,必须具有某些对具体专业非常有效的身体素质。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是实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个体在劳动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运动能力必须得以保证,以便在劳动生产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高职体育训练强调实用性,以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适应劳动环境,增进健康。 3.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核心 体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位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独特性表现为: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体手段。学生未来的身体健康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能力息息相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高校体育中面向素质教育转轨。科研数据显示,缺乏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高职学生占比高达90%,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能力教育仍受到重视。个体体育能力这一基础条件离不开终身体育行为。体育能力表现为参与各种健身手段和锻炼方法的能力,通常表现为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技能构成的个性身心特性的综合体。运动实践能力是驾驭体育运动的能力,也是体育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身体运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和锻炼评价能力共同构成体育综合素养。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与体育课程内化的过程是一致的,是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高级层次,也是高职体育课程的核心要素。参考文献: [1]焦眸子.“三自主”选课与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8). [2]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3]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 [4]周务农,张良.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 [5]吴红胤,张晖,秦晋.新形势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1). 张汇敏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