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会计电算化论文 >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与学研究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与学研究 

日期:2018-06-25 09:34:16人气:1568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开设比较广泛的一门应用型学科。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日益普及,社会对教学过程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教育体系仍不够完善。本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技能课的教学环境”、“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中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教学改革策略。在教法上提出“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兴趣引导法”等方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教与学的策略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一门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相结合的新技术,在中职学校开设这门专业,是顺应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良好举措。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无论是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师的配备还是教学设施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这类人才的培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的配套问题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常常困扰教师的是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过多,缺乏与教材的操作内容相配套的应用软件。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来讲,缺乏了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的支撑,就使新的知识和技术无法在教材上得到及时地调整和补充,造成教材与实际相脱节,教师在教学上也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训上也往往只能“纸上谈兵”。

(二)教学环境较差与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本来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如果没有足够的上机实验环节,学生是无法学好这门课程的。而就当前的中职学校,尤其是比较偏远地区的学校,缺少专业机房和必要的实训教室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学校鉴于人力、资费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计算机硬件和企业应有软件。教师也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授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由于一些学校的资金和投入的不足,教学设备不能更新,导致教学不能安排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和模拟课,学生只能学习空洞的理论和教条刻板的甚至是过时的东西。缺乏相关的校企合作单位和实践基地,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提高。其结果是,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的考核,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技能,缺少实战经验,日后在工作中也适应不了本专业的要求,从企业反馈的负面信息不难看出这些现象。

(四)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能力偏低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目前从事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来源,大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出身,经过短期培训后改教会计电算化课程,他们会计业务能力较强,但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熟练地解决涉及有关计算机方面的问题;二是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他们本身没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不能在讲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熟练地处理财会方面的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急需复合型的教师,这也是制约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兴旺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与学的策略

(一)开发校企合作的道路

中职教育的方针是培养有技术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造就社会精英,也不是培植专门技术人才。因此,教育者就要依据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活动。不要以为只有第一产业中的中职专业可以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其实所有的中职乃至高职都可以在教育中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比如医院、学校、公司、商场等,凡是有财务结算的地方都可以和学校进行合作,让学生真正能在现场的实际操作中,学会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术。

(二)行进工学结合的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算作工学结合的一种,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工学结合,但是它们又都不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教学部门自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把教学的地点从教室转移到现场,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在工作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工厂的生产经营中学习,是中职教育的最为实效的方法。

(三)融入生涯教育的理念

把教学的内容融入生涯教育的理念之中,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最高标准地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比如会计证书、计算机技术证书等。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优化技能课的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习室进行的技能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选用某一单位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系列资料,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同学各有不同的分工,分别扮演某个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以增加真实感与新鲜感,共同协作完成一套会计业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职业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促使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把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有机地衔接起来,更能凸显其真实性。目前只是很多学校简化教育过程,节省教育成本,过度地追求教育的物质利益,把教育办成了商业化盈利的企业性质,所以,教学效果每况愈下,教与学双方走向恶性循环。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水平,保证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它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这种“双师型”的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知识,主动学习,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或聘请实业部门的专业教师,或者选派本校教师去实业部门实训,把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会计信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四)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1.兴趣引导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多么高明的的教师,多么优秀的教材,如果没有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都将是徒劳无益,事倍功半。可以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利用动态的演示,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加深了他们的感性认识,教与学互动性极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实际运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法

就是按照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课程要求和实业部门的具体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自行确立任务目标,从而获得某种技能和手段。这种实验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对学生创造能力、攻坚能力的形成都有极为有效的帮助。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校为了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探索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合喜.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6,(4).

[3]郝玉峰.会计电算化教学如何适应中等职业教育[J].决策探索,2007,(11).

[4]王钊.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2).

[5]魏彦.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作者:金铃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第一职专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