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东西方文化属性分析

体育教育东西方文化属性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17 04:02:00人气:434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育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体育规则和技巧,还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自由、拼搏进取、创造协作的体育精神.本文通过解读体育教育的东西方文化属性,分析东西方体育教育文化对我国当前体育教育的影响,提出融合东西体育教育文化的相关建议和观点.这对当前西方体育教育本土化,重新焕发中国传统体育精神的活力,以及构建我国未来体育教育文化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文化;儒家思想;人本主义思想

体育活动是一种以人为载体且以人为对象的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联系着人类机体和精神的重要桥梁.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体育教育作为各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在于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更在于丰富体育活动参与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向自身极限发起挑战的坚定信念,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影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东西方文化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又由于发展过程的差异具有较多微妙的区别,如东方文化核心思想的儒家思想和欧洲文艺复兴发展而来的人本主义思想.儒家思想对生命的关怀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对人性解放和自由的强调,在体育教育当中具有较多的相似体现,但其价值取向仍需区别对待.一方面,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人本主义思想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出发解读体育教育的文化属性,对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另一方面,基于体育教育中两种文化的比较,分析我国体育教育现状,对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作用和对我国未来体育教育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教育的东方文化属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更影响着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众多东方地区文化.儒家思想对生命的关怀主要体现在其核心思想“仁”上,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文化体系对我国近代历史发展和文明传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仍然是我国民众所普遍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读体育教育的东方文化属性是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育的东方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的初衷和目标两个方面:首先,体育教育东方文化属性对于体育教育的初衷主要体现在强调身体机能与精神的和谐统一[1].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体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强化身体机能,更要求学生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以太极为代表的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身就要求参与者能够“意形兼备”,甚至“轻形重意”.这种将身体机能强化与精神陶冶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独具东方特色.其次,体育教育东方文化属性对于体育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致力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2].人格完善是儒家思想在我国体育中的重要体现,如体育赛事中最常见的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正是儒家思想中博爱精神的实际体现.全面发展则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能够在多个方面全面促进个人发展,而体育教育则是德智体美劳等多个需要提升的方面之一.

2体育教育的西方文化属性

西方文化中各种思想流派众多,其中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对当今的西方社会影响较大.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学体系的精神武器,人本主义思想崇尚个人能力,期望实现个性的解放以实现真正的自由.人本主义思想的理念中,以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薄伽丘的名言为代表:人类的躯体是由同样的物质构造而成的,人类天生就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以倡导人性回归的人本主义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人本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西方文化属性进行解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强健机体技能实现个人力量的创造精神.儒家思想对生命的关怀主要体现在博爱上,有所区别的是,人本主义思想对生命的关怀更突出对个体生命的崇敬.欧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身体机能和加强肌肉训练,其重要性甚至高于体育项目本身[3].而从整体来看,西方体育教育也崇尚个体在体育项目中的创造力,突出个体运动的与众不同,与东方突出群体的整齐性有所区别.其次,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个体的人文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启蒙于欧洲文艺复兴,其突出个体能力的特点源自于摆脱西方传统神学束缚和控制的愿望,并期望在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的自由.因此,在人本主义精神影响下的西方体育教育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在体育项目中充分体现自身的强健、胆魄和运动能力,并在不断追求更加完美的自身[4].在这样的影响下,部分带有冒险性体育项目在西方得到流行,如登山、漂流、滑雪等.在西方体育教育中,这些意在征服自然的运动成为参与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最好途径,并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倡导在竞技过程中获得快乐的娱乐精神.西方体育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但其最终目标则是期望参与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学会与同伴合作,并获得快乐.这主要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对人的天性的尊重,将体育活动视为放松精神的通道[5].这种娱乐精神不仅没有弱化体育项目的竞技特性,反而在最大程度上将体育项目生活化,令体育活动为大众所接受,形成独有的文化现象.

3我国体育教育中的东西方文化体现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中不断发展,其本质都反映了对生命的关怀,但是在其影响下的体育教育中呈现出不同的实际表现.儒家思想关注对群体生命的关怀,并注重体育活动中精神方面的发展,这使得受到儒家思想的东方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如中国的武术、日本的剑道,都要求体育项目的参与者增强所谓“意境”.人本主义思想则崇尚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在冒险与竞争思想的影响下,西方体育项目强调身体机能的强大,如举重、田径和体操等项目,都突出了西方体育教育完善身体机能的特点.近代历史中,西方文明不断冲击着我国古老的东方文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教育环节吸收了大量西方体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向西方体育教育体制看齐.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中,体育活动主要由田径类和球类等西式竞技项目组成,规则和形式也与西方体育教育相同.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西方体育项目易于组织,方便教学活动展开,同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挑战性,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然而,我国体育教育采用的多是西方体育教育的形式,在将西方体育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不为中国传统价值观所接受的西方体育文化多被排斥抛除出去,使其为我国社会制度和教育管理体制所接受.正如我国虽然将众多西方体育项目设置为体育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却是我国传统价值体系,如强调体育活动中的共性而非个性,强调竞技项目的成绩而弱化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这些都与西方体育价值观有所区别.于此同时,虽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我国当前的体育教育实践中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国当前体育教育采用的多是西方体育项目,即使融合了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但是体育教育实践仍然是令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东方传统体育文化并没有完全贯彻其中.这主要由各种客观因素导致,以最能体现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武术教育为例,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了相关的武术课程,但受师资力量和实际教育环境所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如以弱胜强、内外兼修等,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更不要说其中文化精髓的传承,而更多地区的中小学只能开展西式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教育活动.在高等教育实践中,虽然师资力量较强,但是学生的武术教育基础薄弱,只能传授某些简单的武术套路,教学实践也流于表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无法得到继承和发扬.

4融合东西方文化构建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

显然,体育教育的东方文化属性和西方文化的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通过将东西方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体育教育实践当中,贯彻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文精神融合的思想,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和谐发展.在中国与世界进行全面接轨的今天,将西方体育教育元素融入到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文化中,对实现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实现符合当前需求的体育教育体系,更利于我国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树立学生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体育精神.体育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参与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艺,更是要通过体育活动塑造学生积极拼搏的奋斗精神、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因此,基于儒家思想中博爱的核心价值,应建立学生厚德博学的体育精神,“厚德”指的是要求学生在体育教育当中获得正确的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公共态度;“博学”则指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人本主义思想中创造和自由的核心理念,应坚持在体育教育总体现出育人夺标的体育精神,“育人”指的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将这种创造性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中;“夺标”则指的是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而非多取某项运动的“锦标”,通过体育独有的竞技特性,教育学生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目标.其次,营造具有深厚体育精神地域的环境氛围.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学场地的建设.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体育教学实践一般在室外进行,对运动场地、器材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同样是体育教育的魅力之一.良好的体育教学场地,不仅是教学实践的安全保障,还是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期待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提高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作为传道授业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具有相关知识的体育教师不仅能在体育项目上对学生指导,更能够基于对体育文化的深刻理解向学生传授体育活动所蕴含的体育精神,这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精神的重要保证.最后,构建多层次体育教育框架.体育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体育项目,更应传授体育活动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精神文化.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改变过去“重物轻人”的教育方式,从体育教育实践的项目选择、教学大纲的设计等方面,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安全可靠体育交换环境.如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应以通识教育为主,设立多种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育的载体,同时提高相关体育文化教育的比重,如中国传统武术的含义及基本技法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而在高中和大学的教育阶段则引导学生专注从事某项体育活动,令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体会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向往自由、合作创造等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体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的不仅是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艺,更是体育活动中独有的乐观、奋斗精神.基于对体育教育的中西方文化解读,集东西方体育文化之所长,东西方体育教育文化精髓的融合不仅能够实现西方体育教育本土化,更能够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重视中国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和西方体育教育精神的融合,以此作为中国未来体育教育的文化根源,是实现我国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江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计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09):52-53.

〔2〕许凤,等.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化体育文化的阐述[J].体育科研,2008(01):63-66.

〔3〕徐惠,等.中国体育教育的文化渊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06):5-8.

〔4〕余万斌.论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体育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01):20-22.

〔5〕薛岚,等.论球类运动的文化属性[J].体育科学,2006(12):20-41.

作者:张宗银1 任庆伟2 单位:1.吉林体育学院 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