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环境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1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1高校师生缺乏阳光体育运动意识的人文环境
一些高校师生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教育教学中,关注未来的学习与就业,忽视了日常的体育运动.这就是明显地缺乏阳光体育运动意识.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已经不单纯是专业能力和学识,而是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优秀人才的必要因素.由于一些高校缺乏和谐的校园环境,不能积极培育学生的运动素养,使阳光体育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大学生的健身意识淡薄,导致了很多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就需要对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进.
1.2高校缺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设施保障的物质环境
由于一些高校在扩招后,人均体育器材与设施比重明显下降,这样就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高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的相对落后,限制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也使得大学生失去了体育运动的兴趣.如没有游泳馆、室内运动场地等.此外,高校体育教师也比较缺乏,难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体育师资力量的不足,难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1.3高校体育教育缺乏创新的教学环境
高校的体育教学受到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就业等压力的影响,一般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要求并不严格.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重视的是体育技能的讲授,忽视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育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活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这样就不能给大学生建立适合自身体育锻炼与运动的体系.有的高校具有浓厚的学术和学习氛围,但是就是缺乏体育运动氛围,这样不能将大学生吸引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就不能得到保证.
2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能够对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构建给予科学的评价,就应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在收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环境的信息,对其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就能够判断阳光体育运动和谐校园环境的状况,这能够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和谐环境构建给予指导.
2.1确定高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的评价指标的原则
高等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也推广了校园的体育文化.对体育教育的和谐环境的评价原则就必须能够根据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给予正确的反映、评价、预测和激励.首先,要遵守科学系统性的原则.高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符合教育部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教育精神,系统反映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状况与效果.采取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体育教育环境评价的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包括了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实际变化数据.主观指标就是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师生的主观感受.这样才能完善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教育环境的正确评价.其次,要具有导向性的评价原则.对高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体育教育教学的效果、体育资源的配置等.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来正确体现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可以看到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高校的体育教育环境能够有很大的改善,对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有一些改进.最后,要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高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使用性,能够将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构建的方法和内容得到反映,以便进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交流.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可操作性,数据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途径获得.
2.2高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给予体育资源的配置和保障,加强校园体育教育的宣传,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其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是组织管理指标,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其次是条件保障指标,包括师资队伍、专项资金、场馆设施等;再次是体育教学指标,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效果;最后是课外体育活动指标,包括日常体育锻炼、课外竞赛与活动、宣传教育等.建立高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运行机制.
3构建高校和谐环境,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措施
3.1构建浓厚的体育运动校园氛围
高校要提高高校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大学生的健身运动意识,保证日常的体育运动时间.高校要在各种宣传媒体与渠道上,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宣传,提高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课堂教学、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等途径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以便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的.
3.2构建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环境
加大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设施建设,优化师资力量,构建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环境.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的场地场馆、器材设施的建设,满足广大师生体育运动的需求.同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运动要设置专项运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确保收到良好的体育运动效果.5.3构建轻松愉悦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高校体育教学实行专项课与素质课分开教学的模式,保证大学生选项课与素质课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要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教学检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监管力度.体育教学要依据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发展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提供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此外,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与竞赛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不同规模丰富多彩的群体比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
4结论
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构建,得出高校体育教育受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构建和谐的体育教育环境.要加强体育教育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建设、维修与日常管理,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物质保障.高校要对阳光体育文化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认识,并借此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同时,高校的体育社团也要积极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帮助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活跃校园的体育教育环境.高校的体育教学要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要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高校要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环境,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阳光体育的运动形式与组织方式.师生应为高校体育教育和谐环境的创建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作者:刘银蕊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