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育教育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4-29 05:59:00人气:601

一、培养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999年和2011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两个纲领性的文件,旨在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全民运动的开展需要大量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参与。地方高师院校服务地方,培养能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普及提供技术支持的人才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地方高师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1.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和优化,根据教与学的需要,选择最优的教与学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撰写修改教案以及教学设计评价等七方面的能力。教学设计是课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它对教学的开展,教学效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具有较强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述清楚,体态语言运用恰当;二是板书规范美观,画出的辅助图能正确表述其内涵;三是传授运动技术示范动作正确,指导有效;四是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是具有课堂管理机制,运用激励机制有效管理课堂,能正确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六是能够正确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能力不仅能够让体育毕业生在应聘中脱颖而出,而且能够使其迅速适应教学岗位。

3.具有较强的运动技术训练能力

运动技术训练能力是指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运动技术要领(包括动作的力量、速度、身体的展开等),有效地利用体育技术训练方法,准确地将技术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训练能力包括: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因材施教,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能力以及管理代表队和组织比赛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体育竞赛裁判能力

体育竞赛裁判能力是指体育教育学生具备常见的运动项目竞技比赛裁判的能力,具有相应的裁判资质。具备常见体育竞技运动裁判能力的学生在毕业后,既可担任中小学校竞赛活动的裁判,又可以担任群众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运动项目的裁判。这不仅提高了体育教育学生的社会价值,而且充分体现了高师院校体育教育在育师方面的功能。

5.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科研能力

体育教育科研是提升教育工作者理论素养的途径。科研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向纵深发展的核心力。体育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设计科研方案的能力、组织研究活动的能力、收集和处理科研信息材料的能力、表达和评价研究成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能力

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能力是指能够正确指导民众开展健身活动的能力,包括指导民众开展各种体育竞技活动,指导民众常见身体保健活动以及从事民众健身运动的协调和管理能力。1995年,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地方高师体育生具有较强的全民健身运动的指导能力,不仅能够很好地为健身运动提供技术指导,而且有利于扩大其就业和创业的门路。

三、地方高师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

1.科学构建体育教育课程群,授予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参照传统苏式模式,缺乏地方高师体育教育“地方性、体育性和教育性”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现行的必修课课程设置中,教育专业仅有教育学、心理学与教学法课程,师范性受到忽视。二是术科比重偏大,学科比重偏小。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与学科比例分别为52%、47.9%,而日本、美国术科比例分别占21.43%、12%。过度地倾重术科,学生只重练不学教,这正是对体育教育师范性的忽视。三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缺乏地方性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各地群众除了开展传统的运动以外,还依据自己的民俗特色和地方特点举行形式多样的健身体育运动,如散打、拳击、太极等,而目前地方高师这方面都缺乏相应的课程构建。为此,我们应构建符合地方高师体育教师培养特色需要的课程群。课程群的构建强调几点:其一,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核心课程群主要服务于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其二,高师体育教育课程群建设应与基础教育对接要以服务于中小学课程的教学为终旨;其三,改革术科教学内容,增加地方性体育竞技教学内容,增加全民健身运动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常见疾病的运动预防和慢性病的康复指导等内容。

2.创新体育教育实践体系,加强体育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形成于实践,在实践中壮大,在实践中展现,实践活动是孕育和养育实践能力的母体。目前,地方高师院校体育教育实践体系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实践形式单一,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其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以及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毕业前的专业实习,除此之外,很少开展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实习时间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第四个学年,学生忙于找工作,精力难以集中,实习效果差,严重降低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效能。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仅有毕业论文设计这一环节。这些都导致体育教育的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创新实践体系,构建多维度、多空间的实践平台,是培养体育教育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如下实践方式对加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很好的成效:一是推动校内实习工作坊建设,为学生实习打造平台;二是强化教育实习平台,实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培养过程的四年全程化;三是开展顶岗实习,推行教育实习的准岗位化,给学生以充分的实战;四是派遣体育教育学生担任各种体育项目裁判,培养其裁判能力;五是推动学校与社区合作,为学生历练指导全民健身运动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六是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来,提高科研能力;七是完善实践考核机制,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考核,保障实践质量,防止形式主义。

3.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提高体育专业师资水平

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如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质量,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任何最令人钦佩的改革也必然要在实践中失败。”特色课程群的开发与传授,人才的培养最终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来实现。地方院校师资水平相对比较弱,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低、职称低以及科研水平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大量引进高学历的体育人才;二要鼓励、资助学校在职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三要构建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导师制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科研水平,为其职称评定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4.推进体育教育学风建设,加强体育生的管理与引导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必须加强学风建设。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体育生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在理论考核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有过作弊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学风建设,加强高师教育体育生的学习引导与管理,以保障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论学习中。

作者:李进敏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