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体育教育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程度低
虽然国内众多高校体育课程普遍开设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项目,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时效性和科学性仍存在较多不足。现代大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灵活的思维,现行高校体育课程与大学生理想中的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由决定教师、自主安排上课时间愿望存在较大反差。此外,高校体育教师仍没有摒弃传统“讲解示范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学生在体育课堂只能被动接受、机械模仿,毫无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师生互动程度低,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器材不完善影响体育教学
国内众多高校体育设施建设滞后,场地配套设施建设不合理,损坏场地设施得不到及时修理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近几年高校纷纷扩张,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为解决学生吃饭、住宿压力,大量体育经费被用于加强教学和宿舍区的建设,原本短缺的体育经费如今更加捉襟见肘,许多在建的场地设施和体育项目因为经费不足而被迫中止或延期建设,日益增多的学生与落后的体育设施的矛盾极大的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三)高校体育理论课比重小,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纵观国内高校,普遍存在体育理论指导课偏少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师重竞技,轻理论的思想尤为严重。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受竞技思想的影响,格外重视体育训练,忽视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指导。这就导致高校学生缺乏正确的体育理论指导自身体育实践,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较大随机性和盲目性。
(四)体育教学评价不合理,未达到真正“健身”目的
教学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现代教育评价不再是过去单方面只看重结果的评价,其总体发展趋势便是针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动态的评价。然而,当前高校现行评价体系仍过度关注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状况,即量化的显性指标评价,而忽视了高校学生对于体育习惯和体育思想的评价。现行体育评价方式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作用,无法全方位评价学生的体育活动,更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综上所述,现行评价标准仅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未实现健身的目的。
(五)体育教学目标落实存在偏差,未达预期效果国内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落实存在偏差,过度追求在校学生身体、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视了社会性的培养,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虽然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到针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但受限于客观条件,最后只能停留在文字层面。通过毕业生反馈信息统计,由于教学目标落实的偏差,许多大学生虽然接收体育教育,但教学效果远未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策略研究
(一)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的质量水准。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其关键因素在于教师。为此,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健康第一”的口号深入人心,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正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过渡。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一切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脚踏实地搞科研,认认真真做研究,将科研成果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我科学文化素养,增加教学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卓越贡献。
(二)吸收传统民族、地方体育精华,完善高校体育课程
高校体育课程应打破经济体育内容垄断框架,将民族传统体育、地方娱乐体育的精华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技能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又不断丰富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使学生在体育课程选择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适当增加体育理论指导课
体育理论指导课对正确指导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应在体育教学大纲指导下,通过注入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向高校学生传递基本体育理论知识。学生将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以更科学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塑造健康身体,为各项学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四)体育评价考核体系实现多元化
为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高校应当摒弃传统“重成绩、轻过程”的思想,体育评价过程不仅要重视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过程的评价;由传统教师评价逐渐过渡至师生双项评价;由绝对恒定的评价标准向相对动态的标准评价转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则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高校体育教学问题思考
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变革,必须从增强教师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加大体育理论指导课的课时数量,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正确理论指导;在教学评价方面,实现考核体系多元化,加强对学生过程的评价,从而给予学生全面正确的评价。21世纪,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呈现社会化、生活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学肩负沉重历史使命,为此,高校教师不仅要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更要紧跟世界潮流,不断挖掘传统体育精华,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一种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之顺利地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并纳入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的轨道。
作者:李大勇 单位:延边大学体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