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素养教育论文 > 高中生物课学生生态素养教育

高中生物课学生生态素养教育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18 14:17:00人气:383

摘要:面对新时代国家对环境治理的要求,生物学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生态环境初步意识,促使学生产生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使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代际传递。本文通过整理高中阶段生物科教材生态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设计了相关问卷调查,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将生态素养教育教学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并对高中生物生态素养养成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素养;养成教育

一引言

在新时代要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用爱护眼睛的心态来保护自然环境,用对待生命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生态[1]。在新时代“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生态保护背景下,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生物教师必须让自己所讲授的生物课与时代要求结合,整合教材中的生态资源和当地生态资源相关知识,让课堂里的“OO后”高中学生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理论和当地生态的认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使青山绿水永驻,要做到这些,教育就是一条必经之路。在所有高中课程当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课程关系最为紧密,所以环境保护教育应该先从生物学科当中开展教育[3,4],中学时代是生态素养培育的重要阶段,加强中学生的生态素养教育是值得探讨和有意义的课题。2017最新修订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I中的模块2《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内容就要求学生理解生物环境、生物污染和环境净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要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重视生物资源[5];同时要求生物学科的老师善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们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急迫性和必要性,提升他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度和兴趣度[6],全方位地进行生态保护教育。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素养意识”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融合,既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意识,才能在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生态文明思想教育。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相关书籍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对于生物课生态素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发放、整理问卷,进行关联分析。

(三)案例教学法

将关于生态实例作为案例引入课堂。

三中学生生态素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生物科学师范生利用教育实习期间选取桂西北县城区的东兰县高级中学、环江县第二高级中学、忻城县高级中学、宜州高中。以《学生生态素养培育》为题分别从生态素养知识、意识、行为、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7]。调查主要以问卷为主,问卷通过“问卷星”――专业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进行,并利用QQ、微信等发给四所学校的相关学生,发放学生问卷共293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87份。其中男生48.2%,女生51.8%,高一学生占63.2%,高二学生占63.2%,高三学生占63.2%,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学生生态素养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学生对生态文明素养的反馈

(1)对201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调查情况,了解占17.4%,基本了解占27.3%,不了解55.3%;(2)对相关的环保法律问题调查,了解占25.2%,基本了解占23.6%,不了解51.2%;(3)生物多样性为什么会减少原因调查,了解占16.3%,基本了解占19.3%,不了解64.4%;(4)对臭氧层破坏、酸雨、白色污染问题调查,了解占37.5%,基本了解占14.3%,不了解51.8%;(5)对低碳生活、绿色食品的生活方式调查,了解占20.2%,基本了解占17.4%,不了解46.4%;调查表明学生对环境日并不是很关注。关于环保法律,环境生态问题如臭氧层破坏、酸雨、白色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相关的了解程度看出,生态方面知识缺乏,很少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

2.学生日常生态文明素养意识调查

(1)是否赞成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赞成97.2%,不赞成2.8%;(2)是否赞成自己带购物袋去超市购物?赞成57.6%,不赞成42.4%;(3)是否赞成发展大公交、减少私家车?赞成66.2%,不赞成43.8%;(4)是否在吃自助时按照自己的需要取饭菜?赞成68.2%,不赞成31.8%;(5)是否经常按照分类要求丢弃垃圾?赞成34.2%,不赞成65.8%;(6)是否赞成禁食野生动物?赞成89.2%,不赞成10.8%;(7)在遇到践踏草坪、破坏名胜古迹等行为时,是否会及时制止?赞成16.6%,不赞成83.4%;调查数据表明:我们身边绝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素养意识,并且自愿为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对于贴近自身生活的生态文明素养问题表现得比较积极,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有间接利害关系方面的行为表现得较为消极,在垃圾分类处理这个问题中,数据明确地说明了大多数同学都没能做到,在这七个问题中,当您遇到最后一个问题时,能否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呢?从调查的结果看,有83.4%的同学选择不会去制止,这充分地说明了绝大多数青少年在环境保护意识中还存在缺陷,同时没有做到不留余力地去保护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上调查说明,把生态文明意识真正转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来转变。

3.教育途径对生态文明素养影响程度

大众传媒39.7%>政府宣传教育20.5%>法律法规政策14.6%>学校课外活动13.2%>课程学习12%,调查表明:大众传媒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有较好的教育作用,是五种教育途径中最有效的方法,可见互联网、手机、电影电视、报刊广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在生态文明素养教育中影响程度最小的是课程学习,学生并没有过多地接受过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课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适当地渗透一些生态素养知识。课程中渗透生态素养知识能对学生产生较多的生态教育作用。生态文明素养教育需要一个渐进和渗透的过程,学校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地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四生物课程应当是生态素养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一)教材的利用

从2017年版高中生物课本的三个必修内容的很多章节和内容都对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相关知识有大致介绍。同时,教材之外的一些教学活动,例如实验、实践、研究性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相关知识,从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分析不同的情况,判断不同的环境污染类型,以“手脑”同动的方式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模式,使他们具备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实施的一系列能力,而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形成“热爱生态环境”,理解“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含义,从而建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这是与最终的教育理念所相符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多种高中生物教材编写的“金标准”,因为在这一版的教材当中,具有清晰明确的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规定,是完善生物教育的体现,因此这本教材是高中生物教师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8]。我们认为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师,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知识、技能方面都要有环境知识的体现,要对学生们进行渗透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有“环境”“生态”教学内容的章节之上,应该也从其他章节,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笔者尝试将高中生物教材渗透环境教育的章节、内容归纳总结如下。环境教育知识点渗透归纳:《必修一》中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微生物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发菜的过度采挖;重金属污染、酸雨,水体富营养化、工业污染、淡水资源的匮乏、农田过多使用农药化肥的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中的致癌因子等等。《必修二》中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必修三》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对生命调节的影响,工业废弃物、除草剂、抗生素对环境的负面效应,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滥捕乱伐对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生活垃圾、三废、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治理等。中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生阶段,更多的中学生希望是通过切身体会获得人生经验,环境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与经济、社会、人类等方方面面都有联系,所以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不能简简单单地用主观意识去判断对与错,而是应该客观地衡量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综上所述,在培养中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价值观的培养上,一定要注重“情感体验”。尤其是在生物的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意义更加显著,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中学生们切身地体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环境以及他们所对应的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这样可以动静结合,激发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形成对环境之美的鉴赏能力;其次,一定要鼓励中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切身实地地感受生态环境,开展一些活动例如“水体污染观察探讨会”“调查鸟类迁徙情况”“植物保护与持续发展方案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真实情感,促进学生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关系等[9]。此外,讲课中以学校所在地级市当地动植物资源现状、种类和数量,当地特色动植物内容以及保护级别为素材,介绍学者对其研究的方法。如分类、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生态美丽的需求[10]。

(二)区域环境素材的利用

教学中根据本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引入不同的生态素材,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在地方生活的环境情况,使学生产生环保意识。河池是中国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广西90%的喀斯特地貌在河池,对生物自然环境这一内容老师应重视喀斯特地貌生境特点,环江――桂林世界自然遗产地生境印象,河池的凤山、罗城国家级地质公园,环江和罗城县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九万山和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许多珍稀名贵的动、植物、特有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我们要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它们,保护这些生物和生境的生态平衡,东兰县波豪湖国家湿地公园和都安高岭湿地公园,河池学院组织专家对坡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动、植物、土壤微生物、水质、空气质量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广西的90%的野生中草药资源种类在河池有分布,长寿现象在河池,这些地域的素材出现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对学生和谐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自然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点时可以在课堂上插入图片和新闻实例增加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目前我国环境的现状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价值,同时要求学生重视生态保护建设以培养其和谐生态环保意识。除此次之外,我们还可以列举刁江的重金属污染: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千年选矿废水和尾砂,使刁江河段许多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对矿区内环境的生态修复;2012年春节前后,广西河池市龙江河段的重金属镉严重污染事件,直接危及下游沿岸群众饮水安全;例如2008年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弄岗穗鹛新鸟种,引起生物学者、观鸟和摄影爱好者等游客纷至沓来,当地旅游者也红火起来。当地群众大多转向旅游服务业来,日子过得富起来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它告诉人们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生态兴,才可能百业旺。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资源,也是发展资源,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良好环境就能成为一方发展的“聚宝盆”。培养高中生的生态素养及对出现的环境问题采取积极的意识。通过以上不同的例子启迪学生思考:遭到破坏的环境与未经污染的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不同结果以此来养成学生生态素养意识,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牢记生态文明素养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校园素材利用

教师适当安排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例如可带领学生将校园的植物进行观察,并尝试让学生植物的分类,课外观察森林公园里的植物。教师可适时安排户外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自然界中观察和了解生物常识,提升生物素养和人文情怀。如果只通过课本知识向学生传播和谐生态环保意识,那么作用会明显不高,所以教师应当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事物,让学生了解到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告诉学生构树、泡桐是天然的吸尘器,夹竹桃具有降污降毒的功能等等。此外从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例如壁虎可以吃蚊子,猫头鹰可以抓老鼠,青蛙可以除去害虫等等,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动物是人类建设和谐环境的好帮手,并且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保护。通过在课堂上加入生活实例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丰富大自然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带着探索和发现的眼光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四)情景模拟教学

如今在教室的电脑可以随时连上网络,因此在和谐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网络科学技术加强对学生该意识的培养[11]。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先下载有关模板,例如一个生物养殖圈系统,课上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该系统。在该系统中操作者可以随意养殖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植物,在植被多的情况下该画面会变得十分清晰同时系统中的天气会变得十分好,还会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及环境的舒适度。在植被面积少,大肆捕捉动物的情况下该系统会响起红色警报,显示该地区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同时在操作者紧急处理现场时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不可阻挡。通过这样精彩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和谐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提醒着学生不可以重度破坏自然环境,如果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就会带来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并且人类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自然环境。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趣味,同时通过灾害的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和谐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7.

[2]安梦晓.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姚驰.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潘大洪.论生态课堂教学环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2013(11):7-8.

作者:覃国乐 杨雪妹 李晓东 史沉鱼 单位:河池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