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强化措施
摘要:近年来,网络化与会计信息的发展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为了满足其需求,高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已经十分迫切,而在较多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所脱离,导致企业信息化综合型人才十分稀缺,如何加强其实践教学与仿真教学,如何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当前我高职院校必须面临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针对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我国许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积极对社会当前形势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科学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仿真性与实践性,如何结合企业实际账务与实务工作环境融入其教学中,已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缺乏实践性的教学
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结合财务软件及会计业务核算,而当前许多高校仅仅是单纯的对财务软件操作进行教学。许多会计专业的教师演示相关课程资料后要求学生自行进行操作,这种教学与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不相匹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作为一名会计资料输入员,并不能掌握会计的实际操作,遇到会计核算业务与问题时无计可施。另外,许多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通常提供一个月的资料,造成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会计核算的连续性,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任务集中在年末,而高校对这一方面的教学重点未得到有效的认识,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会计核算的综合处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际企业的会计岗位。
(二)教学软件单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软件的发展不断发展,当前财务软件有金蝶、用友、管家婆等。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当前许多企业主要使用的软件有金蝶与用友,学生对软件掌握必须是全面、多样性。而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软件单一甚至版本过低,会计教学软件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甚至在教学课本上的软件也是落后的版本,其软件使用与现今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相吻合,导致高校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另外,高校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理念知识与企业新会计的要求存在的差异,易使学生造成教学与核算的混淆。
(三)教学环境与企业实务环境的差异性
当前,高校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单机操作的情况。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由多个人员分完成。而在高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系统的初始化、输入、审核、编制报表等工作。许多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分工完成核算工作。高校所实施会计电算化难以使学生体会其工作流程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处理会计业务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模糊。
(四)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结合了计算机应用及会计应用,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会计电算化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不仅要求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在教学当中能够系统性的维护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有效解决会计软件运行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高校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中,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许多会计教师担任着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电算化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引进更加专业、系统性的电算化指导老师,从而导致电算化仿真教学课程中出现会计教师讲授的情况。
二、探索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路径
(一)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
针对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单一,可通过以下几个路径进行改善。其一,增加账务月份。高校由原来1月份的账务核算增加到11、23及1、2月份,从而使学生在所学单月会计核算操作流程的同时,还能掌握跨年度的账务核算流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整年会计核算的直观理解,使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符合企业的实际核算。其二,引进多个财务教学。当前高校所使用的软件教学还是遵行财务链的教学,并未根据供应链进行教学。供应链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核算内容。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只有综合型人才能得到企业欣赏与重用。高校要在财务链的基础上融合更多的供应链教学内容,实现两者的结合,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会的实际流程与熟悉企业供产销的整个核算流程。
(二)实现分阶段教学
高校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中,还需增加课程教学的课时量,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与软件操作的阶段进行。在软件操作方面要学生熟练整个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通过仿真实践教学结合模拟实训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模拟企业的实务操作,通过多人一组核算会计财务工作,从使学生在校期间内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及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环境中。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其一,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教师,自然要具备扎实的理念基础与软件应用基础。高校对教师开展电算化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可选派2至3名核心教师参加软件的培训及会议,有条件可通过财务软件进行合作,如参与ERP系统或大型财务信息系统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软件操作应用水平。其二,利用暑假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不仅要定期开展教师知识水平的培训,还应要求教师在暑假节日到企业进行学习,充分了解的核算环境及相关要求,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为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逐渐走向职业化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及提前熟练企业的工作环境等。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十分落后,与企业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差距较大。要切实有效的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最有效的路径是进行校企合作,依托于企业的实际要求建立起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通过这种路径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仿真教学的教学资源,还能通过企业的资源将企业的综合型会计人员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指导。另外,高校可组织学生走近企业进行实地的观察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进一步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减少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差距,有效实现产学结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对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教学软件单一、教学环境与企业会计实务环境差异等。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有效融入企业的实际会计操作流程与工作环境,导致许多学生转行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必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仿真教学,如提高教学内容与实践层次、实现分阶段教学与加强校企使用的路径,从而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英.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2:177-179.
[2]陶迎春,王静.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仿真教学的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3:124-125+46.
[3]祝红艳.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和仿真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64-65.
[4]陈兴霞,曹军,费淋淇.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45-46.
[5]陈科,涂利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26-128-140.
作者:焦@ 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