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信息素养论文 >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途径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途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24 11:38:00人气:594

摘要: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素质之一,目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在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提升途径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1]。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等教育领域,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捕捉信息、判断信息的能力,搜索、利用和开发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发展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2001年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世界各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及相关的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2]。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公民的媒体与信息素养(MIL)提出了三个能力要素:一是信息获取能力;二是信息评价能力,包括理解、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估信息、媒体内容及其提供者;三是信息创建能力,包括产生新信息、媒体内容和新知识等。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信息素养的内涵[3]。2015年2月,ACRL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第四版)。该框架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扩展定义:信息素养是指包括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对信息如何产生和评价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团体的一组综合能力[4]。由此可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重点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参等活动等方面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调研的基本情况

云南省作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之一,教育、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与中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是难以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了调查了解云南省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本课题组抽取了全省9所高校(含两所地市高等院校)开展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涉及到有一定代表性的综合类院校,农业、医学、艺术类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本科院校。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除了座谈以外,课题组主要围绕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表8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表829份,有效回收率为97.5%。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在读学历层次主要涉及专科学生125人和本科生691人;从学生的年级来看,一年级学生占26.3%,二年级学生约占20.3%,三年级学生占38.1%,四年级学生占15.3%;以学生所属的专业大类统计,理学类学生占9.65%,工学类占12.06%,文史类占27.02%,医学类占比3.38%,艺术类占29.55%,其他专业类占18.33%。

3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云南省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状况良好,但总体水平不高,具体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3.1信息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信息意识是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判断力等,更多反映的是人对信息的情感和态度[5]。通过调查,只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认为信息对自身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仍然有8.3%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只有19.9%的学生完全了解自已的信息需求并能够进行准确描述,仍有18.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仅有17.25%的学生能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来看,只有74.3%的学生选择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很多来自于贫困山区,受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仍然习惯于从课本和图书资料获取信息,信息源相对较少,对信息的价值认识不足。因此,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3.2信息获取能力较强,但批判性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经过调查统计,有超过66%的学生经常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有62.48%的学生能够使用关键词检索,有近半数的学生经常通过图书馆对电子图书、期刊等进行信息检索,有71.77%的学生经常在互联网上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由此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强。但是,对于所获得的各种信息,仍然有31.48%的学生很少或从来不会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有高达47.4%的学生很少或从来不会对其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有26.78%的学生对其能否满足自己的学习、研究或其它信息需求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和客观评价;有18.58%的学生认为新知识和新信息都是有用的,并表示全部接受。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对于新知识和新信息的理解不够深入,“拿来主义”思想较为突出,人云亦云;对于来自不同出处的信息,很少进行对比分析并有选择性地接受;对信息的实用性和价值大小等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较少能够对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权威性、时效性等提出质疑,批判性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3.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但信息创新能力不足

信息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能综合各种信息的主要观点与思想产生新信息,并将其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6]。调查统计表明,有27.98%的学生几乎或完全不能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如WORD、EXCEL等)重新整理、组织信息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仍有20.87%的学生几乎或完全不能综合各种信息的主要观点来构建自己的新知识、新概念。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大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高校应该加强学生信息创新能力教育。

3.4信息交流意识较强,但信息加工、利用能力需要提升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经常通过哪些途径与他人交流思想或处理你的研究成果?(可多选)”时,有49.94%的学生选择“集体或小组讨论”,有23.04%的学生选择“在刊物上发表”,有23.04%的学生选择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在问及“你对相关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处理后提交过的信息产品形式主要有?(可多选)”时,只有41.86%的学生选择“文献综述”,有44.63%的学生选择“调研报告”,有47.04%的学生选择“学术论文”,26.78%的学生选择“项目申请”。由此可见,在手机移动网络和新媒体环境下,较多的学生比较愿意与他人分享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经常利用QQ、论坛、贴吧、手机微信等与好友交流信息。但是,大学生在信息整理、编辑加工、创造并提供相应信息产品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3.5信息伦理道德普遍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信息开发、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伦理要求、道德准则和规约,包括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有信息安全意识,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权,健康的信息消费等。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大学生中的主流是比较好的。比如,在参与网上讨论时,多数学生不传播封建迷信、邪教、淫秽、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不损害国家荣誉和集体利益及违反宪法和法律法规的信息。但是,统计发现,只有12.67%的学生完全了解知识产权和版权,仍有17.5%的学生在社交网络中并不关注个人隐私问题;在参与网上讨论时,有超过25%的学生认为“可以直接转发别人的观点”,仍有21.47%的学生认为发表一点不实的信息也不会有问题,有近30%的学生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时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宣泄过自己的不满。另外,从调研和访谈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象较为普遍,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玩网络游戏、观看影视,通过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交友、聊天等,但即使是舍友之间也较少有沟通和情感交流。这种无节制地使用网络的过度信息消费行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4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4.1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大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更加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特别是学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

4.2大力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图书馆拥有文献信息资源、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优势,是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阵地。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大学生入馆教育”的机会,深入开展大学生信息意识教育;通过经常性开展电子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专题讲座或相关专题学习培训活动,进一步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加工利用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4.3切实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建设

调研发现,目前我省高校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有一定关联的课程大多仅限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必修课,很少专门开设《网络信息检索》或《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建设明显不足。为了提升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高校需要加强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校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重点,形成分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例如:通过相关课程建设,对一年级学生,着重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及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对二、三年级的学生着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加强专业类信息检索能力培养;对大四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通过完成论文创作、参与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其信息分析、利用和信息加工、创新能力。

4.4积极营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条件。学校应积极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利用信息素养专题学习网站、微信公共平台、校园广播等媒介广泛开展大学生信息知识普及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学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为大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同时,针对大学生过度信息消费和信息道德素养普遍缺失的情况,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结束语

总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相关课程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校园信息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翁菊梅.大学生信息素养(第1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程萌萌,夏文菁,王嘉舟,等.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UNESCO)解读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1):4-6.

[3]刘彩娥,冯素洁.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9):143-147.

[4]王西锋.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5(11):62-64.

[5]李新松,张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13,13(3):61-65.

[6]胡英俊.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培养途径探究[J].陕西教育,2013(1):152-153.

作者:王凤军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