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信息素养论文 > 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措施研讨

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措施研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06 03:10:00人气:904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提出有三个背景:一是就学校层面而言,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提出是在当前高职教育面临重新洗牌的重大格局之下,高职院校不断进行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二是就社会层面而言,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提出是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凸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需要;三是就学生层面而言,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提出是实现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可以通过办学理念引领、专业建设渗透、文化建设浸染、职业认同构建、典型力量带动、评价机制促动等方式来进行。

1办学理念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院校首先是高等院校其次才是职业院校,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当是一所具有大学精神的育人场所,而不应是只传授专业技能的培训机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如特别强调就业导向和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轻视以人为本意识、质量文化建设等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也导致了高职教育竞争力较弱、社会认可度不高、自身魅力与优势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些都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直接相关。对此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要跳出单纯“工具理性”的禁锢,更多地关注质量意识与“价值理性”,积极开展岗位职业素养分析,将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建立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2专业建设渗透: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必须借助相应的载体、依靠相应的力量来共同完成。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基本处于相隔离的状态,即专业教学与技能培养属院长负责而学生工作与职业素养归书记负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往往是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就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而言,更对地是重管理而轻服务与教育。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不隔离、相融合?首先应当是建立院长负责的学生工作制,将专业教学与学生工作作为一体的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实现二者的相融合,在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之中贯穿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如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合作精神、质量意识、规范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等。教育应该是言传身教,并伴随着学生的一起成长,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核心因素出发,通过主阵地第一课堂、次阵地第二课堂来全过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文化建设浸染:文化应当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而不应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形成一种积淀与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认可这种积淀与氛围并最终加以内化。如从小处着手,不断养成优良的学风教风、班风系风;通过校园景观、校园雕塑、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强化,使学生置身其中并受到良好的影响。同时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积极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元素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企业文化具有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的功能,它力图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培育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凝聚成合力或整体趋向,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达成组织的共同目标去努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作为准职业人的高职学生应该去学习与内化的,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之中,开办了各类企业文化讲堂如青年大讲堂、金都大讲堂,引入了台湾友嘉实业集团的16条“做事准则”以及达利(中国)有限公司的“达人达己,利人利己”思想等。

4职业认同构建: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表征,指为了即将从事的特定岗位(群)或特定职业(群)而完成的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各种观点和理念的综合体,是影响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认知意向和情感意向。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认同感的价值与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动职业能力的发展,即学生必须接受一个特定的职业角色,并且认同这个角色,否则就不可能获得职业能力;二是促进职业道德的内化。通过在做和反思中建立和发展的职业认同感逐渐发展成为职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从而建立职业忠诚度和职业承诺;三是推进职业生涯的构建。职业社会化过程的重点逐渐从“社会化”转移到“个性化”上来,更多地对所学职业未来的职业生涯道路有自己的规划。

5典型力量带动: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利用优秀职工报告或优秀校友交流等形式来进行,将行业企业所看重的职业素养要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鲜活的例子与事迹对他们的职业素养养成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6评价机制促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应该体现在在对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考核与评价上。在单纯以就业为导向的视角下,对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关注往往只限于技能证书的获取与学业考试的成绩,重结果考核而轻过程评价。在现代高职教育“以人为本”的导向引领下,除了强调技能的掌握与获取外,还应强化对职业素养养成的过程考核,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本文作者:杨云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