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竞相涌现出来,既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又成为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柱,新媒体的出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在此主要针对校园新媒体建设的现状、意义、校园新媒体的功能、以及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关键词:学生自主运营;校园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
一、校园新媒体建设的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校园媒体资源变得越来越广泛,但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呈现,比如微信、微博、QQ等,它们对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如果大学生校园能够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质资源加以综合运用,那么会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有建设性的作用。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校园新媒体的建设也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例如校园网、官微、官博等的使用,它们的出现给大学生传递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媒介素养能力的加强。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及相关APP的传播为新媒体的传播展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传递;在大学校园对新媒介的运用中,使得校园对外宣传的力度加强,同时还能扩大校园本身的影响力,促使学校文化宣传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虽然新媒体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但是其相应配套措施不能完全匹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媒体的建设发展。
二、校园新媒体建设的意义
首先,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建设的重要渠道,大学校园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这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无味大有不同,大学校园对新媒体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政治思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把党的政策方针转变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效果,以致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1]。其次,校园新媒体以其自身的针对性、效用性,获得了广大学生的全力支持,这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利用新媒体,可以引导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并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直、真诚的高尚品格,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真正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当代大学生。最后,校园新媒体的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了新的途径,比如传统的教育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和指导,其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校园新媒体的出现就弥补了这种不足,它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加,大学生在其闲暇之余,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得大学生真正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提高其自身的文化、媒介素养。
三、校园新媒体的功能阐述
(一)信息传播交流的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兴的媒介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出来,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对潮流或者新鲜事物有着较大的好奇心和追随性,所以他们对校园新媒体的接受是较容易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途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运用电子邮件、微博、QQ聊天软件、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时效性的获得,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对校园生活或者学习中的一些见解,在社会公开的网络平台中发表一系列看法、见解,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学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加以宣传,使大学生找到自己对校园的归属感、荣誉感,使新媒体不断地亲近学生,走进校园,使它在信息的传播交流中发挥极致的作用,促进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2]。
(二)对媒介素养培育的功能
媒介素养是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们了解、使用、判断媒介以及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人们媒介素养的过程,媒介素养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对媒介素养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校园是国家对高质量人才的培育场所,所以要将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与新媒体的应用相结合,提高大学教育机构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水平;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推广,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媒介能力,使大学生真正了解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展的过程,以致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
(三)满足大学生媒介需求的功能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的多方面发展主要由需求的多样性决定,新媒体经营者对大学生不同产品的提供也是如此,新媒体的运营者只有高效掌握大学生对媒介的真实需求,才能使自己的媒介产品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一般来说大学生在晚上有相对多的闲暇时间,所以校园媒介大多在晚上对学生进行全面开放,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媒介,了解一整天中发生的新鲜事件,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信息时效性的获取需求;校园媒介主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推行、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大学生对校园媒介所传递信息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媒介知识水平。
四、校园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建设的影响
对于信息快速发展的现在来说,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人们对新媒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学生对校园新媒体的自主运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能力水平,在其对新媒体的实际应用中,可以不断加深他们对新媒介的见解,促使他们将校园新媒体完全地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大学生在对新媒体的关注与了解中,可以反思其自身能力的不足点,以致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3]。
(一)培养大学生认知新媒介的能力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处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他们对各种活动的参加,主要通过获取不同的信息来实现,而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对大学生素养培育方面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为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介对信息的传播,概括来说,学校新媒体是校园信息传播的重要来源,但是媒介上的信息并不是都很科学、真实,存在一定的虚实性及朦胧性,所以大学生如果不能对新媒介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那么他们就没有方法对信息的合理度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价值观形成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往往是非主动的,而学生自主运营的校园新媒体主要由部分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在新媒体的推行过程中,学生团体对信息进行一系列的筛选,以致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呈现具有针对性、积极性的内容,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能力水平。
(二)增强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对新闻知识的获取、平时的娱乐活动、学术文章的写作等方面,完全体现了网络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这就对网络平台提供信息的科学性、真实性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对于学生自主运营的校园新媒体来说,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团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可以对校园媒介所信息的类别进行筛选、斟酌,促使校园新媒介成为学校权威信息的网络平台。其次,在互联网渗透力较大的今天,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和互联网应用融为一体,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一致采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教师也非常注重对学生互联网操作方面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水平;再者,大学生通过对校园新媒体的制作、设计,非常有助于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媒介能力水平。最后,学生自主运营的校园新媒体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促使大学生对自己话语权掌握的自由度增加,引导校园舆论方向,大学生通过校园新媒体,积极倾诉自己的文化、精神需求,他们通过参与对校园新媒体的不断建设,使校园中的人文色彩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并促进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进展,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能力。
(三)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的辨识能力
虽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运用中也有很多不足,比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的出现,给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除此之外,各种色情广告也涌现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中,容易对大学生的三观造成不良的影响[4]。大学校园既是他们进行不断学习以丰富自身文化涵养的学习场所,又是大学生信息交流的生活场所,所以校园新媒体的运行必须符合真实、科学的标准,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所以对媒介传播的内容,优秀的学生团体必须亲自进行严格把控,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要积极宣传各种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使校园媒体的公益性、引导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增强大学生对各种网络媒体的识别能力,在面对质量低劣的网络信息时,要有自己独有的判断力,以对其自行进行自动屏蔽、不受影响,在校园新媒体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介的辨识能力。健康的网络文化有助于校园新媒介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媒介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出现,既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益处,又提高了大学生对各种网络信息正确筛选能力的要求。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对有效信息的获取,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应该不懈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增强自己对各种网络媒介的识别能力。学生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步伐,促进了大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远远.农林类高校校报在农业新闻传播中的功能刍议[J].今传媒,2014,(2):77-78.
[2]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及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5-146.
[3]李兰兰.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1):91-93.
[4]陈义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创新[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26-29.
作者:韩锋 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