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中的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新媒体时代迅速到来,对新闻编辑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新闻编辑者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改变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掌握新兴的传播方式,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传播具有正能量的新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指出新媒体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分析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升新闻传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催生了以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作为新闻业的主力,新闻编辑者的媒介素养对行业的良性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新闻编辑者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扩充知识结构,合理有效的运用对信息的控制权,传播更加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促进新闻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新媒体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
(一)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控制权和新闻编辑工作方式的的影响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新闻编辑拥有对信息的绝对控制权,选取什么样的新闻、提出什么样的新闻、重点报道哪些新闻、忽略哪些新闻,都由新闻编辑掌控,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主体越来越广泛和平等,受众的地位逐渐提高,新闻编辑者对信息的占有权被严重冲击,对信息的掌控能力逐渐被弱化。另外,QQ、微信、微博和一系列新兴的交流软件的出现,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信息传播的方式由僵化转变为灵活,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由片面转变为全面,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丰富,受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受众为主体的时代,新闻编辑者需要转变工作方式,对于信息掌控能力的弱化使有些新闻工作者不适应,坐井观天,不能倾听受众的声音,不能有效接收大众的批评和建议,甚至对受众的意见置之不理。长期下去,非但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会影响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
(二)对新闻编辑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影响
在拥有信息绝对控制权的情况下,新闻编辑者对新闻传播效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新闻编辑者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保证受众对信息的知情权,使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受众获得知晓权,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积极有益的内容,为建设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现实生活中,新媒体的出现虽然丰富了信息的种类和数量,但质量却大大下降。犯罪、色情、八卦等各种信息充斥在新闻媒体上,误导社会大众,甚至影响和毒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些辨别意识较差的未成年,效仿不良信息,做出有害自身和社会的事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新闻编辑精神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新闻业的商业化,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有些新闻工作者放弃了从业者的底线,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公正、健康、客观、全面的准则,而是迎合部分受众的口味,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报道娱乐化低俗化新闻,忽视了新闻编辑者的社会责任感。
(三)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
从认知角度来讲,编辑方针受到了冲击。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独家报道”“议程设置”的成功实现,媒介受到市场引诱而放弃自身底线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新媒体削弱了新闻编辑的控制权和议程设置的能力,在受众的不断流失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重新迎合市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精神产生了巨大干扰,编辑方针反而显得无关紧要。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许多媒体走上娱乐化道路,纷纷报道能够引起受众关注但毫无营养价值的信息,关系国计民生的硬新闻减少,这不仅偏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也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从实践来讲,面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杂乱,一些新闻编辑为了占领传播高地,仅仅关注获取信息的速度,对新媒体内容不加验证和甄别,简化甚至省略审核,直接在官方微博或者在传统媒体上直接照搬。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原以为是占据了新闻的主动权,实际上却是被新媒体的信息浪潮绑架。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信息把控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对于信息的接收方面而言,社会大众处于被动地位,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新闻编辑手里,信息被编辑者严格控制,通过对信息的选择、筛分、整理,传播什么样的信息,怎样传播信息,传播的角度和立场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受众的感受往往被忽略。虽然受众对信息的索取有一定的主动权,但是在全方位传播的环境下,这种主动权也显得微乎其微。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受众的地位,受众逐渐成为信息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多样,受众的选择权大大提高,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受众的日常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编辑对信息的控制权逐渐弱化,传统的以新闻编辑为主体的传播方式转变为以受众注意力为主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受众的感受,甚至常常需要迎合受众的口味。新闻编辑在选取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受众的喜好,挑选能够引起受众关注,得到良好传播效果的信息。甚至为了抢得市场,必须以受众感受为重点,在前期的信息选择、中期的信息传播、后期的效果评估中建立统一的分析机构,对数据进行记录和整合,认真倾听和接纳受众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自身的问题,强化信息的内容,提高新闻的质量。但同时,新闻编辑者也不能完全迎合受众的口味,需要站在和谐社会的角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和传播具有正能量的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社会进步。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技能素养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更加注重新闻的“幕后制作”,新闻的选取、加工、制作和传输是考核新闻编辑最重要的技能。然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日益丰富,QQ、微信、微博及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信息固定的传播模式。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使受众能够更加方便的接触到各类信息,多样化多种类的信息使受众对信息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为此,对新闻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传统媒体时代的硬性技能,还必须从幕后走到台前,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于一身的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作为新型传播者,必须拥有敏锐的触感,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素材,通过恰当手段对信息进行二次创新加工,丰富信息的深层次内涵,在全面整合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将信息以最佳途径传播给受众,并与社会大众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和沟通,在实现信息有效传播的同时,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
在传统新闻的发展历程中,新闻编辑的工作模式和专业思维固化僵硬,选取素材、制作标题、方向确认、途径配置等流水线工作状态已经在新闻编辑头脑中根深蒂固。长期处于幕后,与外界的世界联系甚少,对于受众的心理和声音感知弱化,固步自封的状况使得新闻记者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传播的信息往往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信息越来越挑剔,新闻编辑者如果不及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就会被淘汰。新闻的关注量和点击量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在商业利润的驱使下,有些新闻编辑为了迎合受众,不顾客观事实,随意捏造虚假新闻新闻,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报道失真的情况经常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新闻编辑者的职业素养差,道德底线低下,贪图眼前的一己私利,无视自身职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应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查,过滤低俗不良信息,传播积极有益信息,同时加强对新闻编辑者道德素质的培养,扩大编辑工作者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使新闻编辑者成为兼具职业技能和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在其位谋其事,传播更加贴近生活的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信息,促进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对于信息的绝对控制权被冲击,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新闻编辑者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严格规范对信息的选取、制作和输出流程。同时需要增强职业道德,充分发挥职业的社会责任感,以主人翁的姿态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为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新媒体时代下编校定位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
[2]韩新明,刘海明.数据新闻编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出版,2016(09).
[3]杨哲.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06).
胡晓伟 漯河市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电视中心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