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媒介素养论文 > 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3 23:32:00人气:496

本文作者:王泉、吴豹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无处不充斥着信息和媒介。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形下就有了对这些信息和媒介的筛选能力的需求,并且他们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无论对于大学生自身还是对于民族、国家、社会,都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就要了解当今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选择信息和媒介要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真正是名合格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1]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2]因而,媒介素养教育和与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是有区别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手段及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使人们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又知道怎样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

1.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1.1大学中的媒介素养的现状

大学在视觉文化时代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大学处于信息包围之中,它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所产生的文化污染。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是误用,因为大学生并没有把媒介作为信息传播和大学生学习及发展的工具,而是作为“玩具”。大学生对于媒介特别是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的主要动机,大部分只是为了“了解生活资讯”“娱乐”和“消磨时间”,而“学习”和“忘记烦恼”的却很少。在利用媒介的利用,大学生表现为一种盲目的、消极的、无意识的状态,而在利用媒介的时候呈现的主动、积极的状态很少,这样的状态表明大学生对于媒体的利用是一种消极的、非理性的状态。

1.2大学生媒介行为的失范

一点是大学生对于媒介接触时间上不能很好地把握,对于媒介接触的数量并不是能够独立地进行选择。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很容易被大众传媒影响,对于传媒不能很好地识别,特别是对于传媒的信息的真假不能真正地做到对其的真伪性进行判别,很容易受一些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媒体的影响,皆是因为大学生缺乏媒介素养而导致的媒介行为的失范。比如,对于网络上的暴力事件,色情低俗信息的接触,这对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断乳期的大学生来说,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消极的,特别是对于哪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世界观,不能很好地识别,而对于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对于公共信息实施的控制没有很好的认同感。另外一点就是缺乏媒介道德规范意识,媒介道德自律意识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对大众传媒传播的不良信息不能很好地抵制,并且接触到不良信息的频率很高。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有所接触外,其他专业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有媒介素养教育,这说明在高校中媒介素养的教育重视不够,并且很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和一些必要的设施。

2.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就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应从很多的信息中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媒介素养。比如新闻,我们应该首先知道新闻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很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媒介不仅影响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而且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形成,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通道。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新媒体也不例外,它也具有两面性,我们在这个视觉文化时代今天极易受到来自信息的污染,因此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知识。这是一种能力,是在视觉文化时代的今天大学生应该必备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很匮乏。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这种传播中的文化渗透行为,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隐藏在背后的意义,避免因盲目认同西方国家所谓的言论自由而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丧失。[3]所以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媒介素养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尽管我国最近几年在媒介素养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大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也就是其效果不是很明显,范围有限,笔者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策略。

3.1大学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高校是大学生从事学习活动、获得知识的直接场所,是对大学生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无论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还是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大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比重,让他们充分发挥新闻专业的特长,比如在学校里举行关于媒介素养知识的宣传工作,制作关于媒介素养知识的传单在校园里发放,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讲解。对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高校可以先开设选修课,逐渐向必修课转化,最后达到培养媒介素养的目的,方能够获得学分。高校在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及时地加强教师的进修,加强师资的培训。因为虽然我国高校都有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但是这个师资与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所需要的师资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加快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训已经刻不容缓。另外,高校应该和其他高校的媒介素养的教师进行交流,举行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论坛,把全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人员,特别是资深的专家汇聚到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并选出专家组编写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当然每个学校因地域的差异,也可以编写具有本土化特点的教材。学校可以开展校园DV作品大赛、计算机网页制作大赛,组织学生到电视台参观,直接地感受媒体资料从采集到编辑再到的全过程,增加他们对于媒介的感性认识,去除大学生对信息来源的神秘感。

3.2政府对媒介素养教育应加强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使得政策法规跟上时展的步伐,加强对于网络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于大众传媒中的虚假信息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应该加强,这些欺骗消费者特别对于社会风气的形成会出现歪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设,社会中的名人广告应该对其真实性进行检验,不然会误导社会的方向,使大众对社会不信任。另外政府应该保障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设施和经费,不要使任何一所高校因为经费问题而停止媒介素养教育;国家定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远程教育课程的讲座,和国外的著名的媒介素养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可以通过交换留学生的办法进行交流,也可以请专家来我高校讲学等办法。

3.3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自我自觉教育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很关键的,因为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或者是社会都只是外在的。只有大学生真正地自我树立起自我教育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自我教育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内在学习动机要强于外在的学习动机。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些强制性的性质,因为不学习就没有学分不能毕业。大学生自我教育完全是内在的、自发的教育,对于自我的提高完全是主动的教育,也就是大学生为了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水平而积极、主动、努力地自我学习。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是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规划,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却可以是自定步调,完全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步骤,可以达到高度的个性化。当然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组合学习,建立一个论坛,自己在网上邀请专家进行交流和答疑。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增加媒介素养知识,提高媒介素养的道德水平,真正具备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

4.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全面能力,才能使其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更好地发展,为祖国的进步、民族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