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生存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28 08:42:00人气:447

[摘要]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现状,并论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内容提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一线幼儿教师为目标,即需要受教育者掌握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及道德素质,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保教能力,能够满足现阶段幼儿教育活动中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教师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主要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情感态度要求。知识方面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力要求则需要受教育者掌握具备引导及教育幼儿的能力,情感态度要求则是需要受教育者能够做到关爱儿童、尊重儿童,并积极投身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

(二)课程设置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学生的教育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中可细划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及基础综合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毛概、马哲思想等。公共选修课为拓展学生知识及能力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自行选择。基础综合课程为国防教育、就业指导、实践活动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

(三)获证情况

学前教育专业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教育并行的专业,实施学校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结合的模式。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证书主要分为三类,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及相关能力资格认定证书。首先,学前教育学习者在毕业之前需要获得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双证”之中的证书之一,是高职院校明确规定学生必考的证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之中足以见得专业证书的重要性。其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证书主要为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书等。基本技能证书是我国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通常规定为必考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问题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规定,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七方面的专业能力,但在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中,往往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出现不全面或偏差的现象,给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二)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其中公共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个人修养,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幼儿教育知识的途径,基于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配合实践课程构成教学课程体系。现实中,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首先,多数的高职院校仍采取学科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相割裂,因此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存在诸多不足。其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内容方面专业性较强,但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尚有欠缺,出现课程与实际相脱节现象,导致学生的能力及个人素质无法满足幼儿教师岗位的要求。

(三)专业证书考试问题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在校期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表现,也已成为院校生源竞争的指标之一。自我国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申请需要通过全国统考之后,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学生个人,都较为重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并且部分院校开设了教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实际上,就教学效果而言,学生过于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及专业知识掌握的扎实性,对于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深入。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路径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高职院校要立足社会发展需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质量得到保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路径,应积极构建新型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领域课程,针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其次,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校园合作为主要平台,优化、整合相关课程,形成合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联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及专业训练的机会及平台,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

(三)创新专业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创新中,应积极革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建设,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借助网络平台及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与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切实提高学前教育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其次,教学中注重教育实践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多种方式锻炼、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改进教学评价形式

应积极改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前教育工作完成质量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考察评价,对学生的专业模块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进行理论性的书面评估,通过实践考察及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评价,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高职院校应坚持学校考核与行业评估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够满足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在学校考核与行业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中,行业评估主要为人才需求方的考察评价,主要借助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完成,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学校考核主要是采用平时表现与书面考试、实践考试、职业技能过关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最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评价方式应保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敬华.五年一贯制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5):135-138.

[2]钟雪梅.多维视角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义及启示[J].红河学院学报,2013(4):70-73.

[3]关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邓海虹 单位: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