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水平的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就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为市场经济培养人才,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高校内部,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社会活动,与社会的接触增加,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泛滥的信息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其中不乏有害的成份。同时,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生活自理能力差,思想单纯,容易遭受到社会上的不法侵害。总之,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社会经验,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容易疏忽大意,上当受骗,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只有提高生存能力,才能谈得上更好的发展。自我保护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如出门如何保证安全,怎样乘坐车船飞机,以及如何防火防盗、防骗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要碰到或必须注意的问题。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心理状态还比较幼稚,感情也比较脆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心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才能顺利度过大学阶段的生活,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安全稳定是高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不可谓不重要。但在现实中,一些高校安全意识淡薄,重管理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大学生安全教育只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在问题发生后才被动应对,事后又缺乏经验总结,致使在校大学生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2.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国内高校很少配备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是由保卫处、学工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兼任,偶尔会聘请社会上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设讲座。由于这些部门人员编制有限,而且要承担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无暇顾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3.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合理。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安全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化;忽视安全技能的培养等方面。首先,很多高校对安全教育缺乏常规化的组织安排,没有统一设置安全教育课和其他的安全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方式就是辅导员在班会上强调注意防火防盗,外出注意交通安全等。其次,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化,安全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在社会形势变化多端的今天,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而安全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体现不出时代性,像国家安全、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心理安全等相关内容尚未被纳入安全教育的视野。再次,很多高校比较注重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期望通过安全知识的灌输,提高学生的自身防御能力。而这种教育方法恰恰缺少了实践环节的讲授与演练,导致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学生很难跟据实际情况而采取正确方式应急逃生。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三、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1.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应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明确安全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责任制,即从学校到各院系,各院系到各班级逐级签订安全教育“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安全教育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核,从而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设计规划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并监督落实到位,增加投入使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得到满足。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教学管理、效果考核、信息反馈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善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步健全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配备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应根据在校生的人数规模,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首先,充分依靠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卫干部、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学校医务人员、专兼职辅导员队伍等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其次,可以聘请校外公安民警、消防官兵、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培训、考核标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组建一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3.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社会调查、实操训练、疏散逃生演练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同时,可以把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各类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画展、主题征文、安全知识竞赛、组建大学生安全保卫志愿者等,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载体,丰富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效果,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4.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强化为自身的安全意识。为促进安全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要积极塑造健康、文明、安全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自觉树立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开展正面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总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才能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苏延立 张 萌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保卫处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