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启示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文通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国际化建设探索,以期获得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双一流
2018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提出高校应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中外人文交流项目。选派优秀学生、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机构访学交流,积极推动优秀研究生公派留学,加大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高校优秀人才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国际期刊任职兼职。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都应积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国际化合作,积极探索,精准落实,使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具有覆盖面广、学科特色鲜明、长短期结合以及以学院负责为主等鲜明特色。
1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1.1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要发展趋势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一方面,在全球化影响下,科学研究的范畴不断综合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为网络与多媒体学习做了铺垫;同时,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为教育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1]。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融合加快,促使国际间的经贸发展与合作共享越发频繁,这就要求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创新性的科技成果问世,需要国际一流研究者共同配合。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动、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大学及科研组织开始合作办学、互设分校基地。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发展趋势,各国只有深层次对外开放才能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只有加强国际化,才能在全球化时代抢占先机。
1.2高校国际化建设发展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助推力
各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发展都有悠久的历史,现代大学继承了国际化的“基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迫切渴望、对大学教育价值的高度认可,都决定着大学成为国际性学术机构、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助推力。
1.3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2015年底,国家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2]。研究生教育目前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规模庞大并且处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驱动力。高校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学习并运用国际资源,借鉴和汲取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和评估体系,从而调整和优化学校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方式[3]。
2现阶段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海外交流成本高,受众面小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其省会西安虽然古代为十三朝古都并于唐朝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但随着经济南移,身处西北腹地的陕西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日渐式微。省内高校众多,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也建立了国际合作部或国际化处等职能部门,但是高校相关国际化合作项目及参与度不高,更没有理解国际化与国际合作作为大学第四大职能的重要作用。拓展和深化学生交流项目是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重点之一[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致力于推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需求的交流项目。在项目的费用承担方面,学校、学院会配套2/3的参访费用,其余1/3鼓励导师组、课题组进行针对性补贴,多方宣传筹措,从而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使经济问题不再成为学生国际化教育的阻碍。
2.2研究生国际化交流氛围不浓厚
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传播媒介,也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完善校园网站双语化、开展校园国际化活动是国际化氛围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表现[5]。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在外国学生招生方面由于后期培养、管理难等问题,招生的能动性不强,难以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校园氛围;在国际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按国别参与,而不是按需求或者导向参与,欧美日韩澳等地相关项目是学生中的抢手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尽管受国家政策支持、学校倡导,并且数量多、补贴足,学生依然少有问津,没有形成依据学科背景、科研方向、合作意向综合评判的国际化交流氛围。
2.3研究生教学体系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研究生教学体系中的全英文课程建设不成体系,大多数英文课程以网上慕课、英文PPT为主,教师全英文授课的课程较少,课程陈旧、互动性缺失等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未与国际前沿研究衔接,学生接触前沿热点主要依靠文献阅读等手段,没有形成体系[6]。
3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相关思考
3.1营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
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高校应从校园生活、实习实践、交流访问学习三个方面,营造浓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海外专家和博士来校交流学术,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外国留学生和本土研究生的学习交流,营造浓郁的多元化校园文化氛围[7]。
3.2构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全英文课程体系
国际化水平师资队伍和全英文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基础。为此,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及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资源,加强与国外高水平高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的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派教师去国外交流[8]。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国外知名高校或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领域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不断提升师资力量的国际化及工程化程度。在全英文课程建设方面,优化课程结构,对于一些重要的专业课,可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同时新开设一批相关领域国际前沿的任选课,逐步拓宽研究生的国际前沿视野。
3.3扩大国际生源招生规模,发挥国际生源文化交流的作用
国际化生源之间直接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及跨文化领域的交叉,可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学校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不断发挥自己现有的学科优势,提高学科的国际化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生源。制定相对开放的国际招生政策,不断提高国际生源的比例,营造浓厚的国际校园氛围,从文化、语言及创新意识等各方面促进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
4结语
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路径是全方位的。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高校只有在清晰这一点的基础上,出台并落实相关的教育国际化方案,才能促进学校和研究生的共同发展。立足我国高校发展的实情,在探究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决策中,营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建立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及实现课程设置国际化、发挥国际生源桥梁作用等几个方面无疑应成为我们首先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赖永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引进教材研究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5(17):228-229.
[2]刘秀梅,贺杰.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课程设置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2):17-19.
[3]刘金明,曾小鹂.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86-88.
[4]李光林,关维国,吕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7):98-99.
[5]兑红炎.大学国际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6(11):43-48.
[6]王干湘,钟静磊.“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20):7-8.
[7]陈明辉.高校青年利用国际化平台推动大学文化创新与自我教育模式创新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27):238-240.
[8]张树峰,魏威岗.基于学生需求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40):22-23.
作者:尚保强 秦帅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