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
摘要:文章首先对思维导图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思维导图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包括课前预习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课后复习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它是以各种各样的图形、关键词、线条及颜色等而逐渐构建起来的发散性的树状图[1]。思维导图有利于充分激发人的大脑的无限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我们都是运用左脑进行思考和运作,此时右脑资源就会被搁置下来,而思维导图能够改变这种长期使用左脑的现状,它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开发和运用左右脑的机能,还可以对杂乱的内容进行有序地描述和分析,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记忆较为混乱的知识。
二、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有效建构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高中生物内容繁杂,且包含了众多概念性知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符合大脑本身思维的模式,它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清思维的层次,促使学生深刻记忆新知识点。
(二)优化了学生的笔记形式
常规的学习笔记内容杂乱且文字过多,导致学生复习较为困难,往往达不到笔记的学习效果。而思维导图以各种线条加以关键词便能非常简单清晰地呈现某章节的知识结构。学生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解释,只需简单的词汇就可以快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图,笔记形式不仅变得简单化,还有助于学生课后知识点的复习。
(三)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采用了线条、关键词、色彩等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左右脑思维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其具有逻辑关系的层次连接,也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晰明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课前预习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课前,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大致阅读及梳理,从而在头脑中初步构建本节大体的知识框架,不仅有助于在课堂学习中准确提取关键概念,还利于其对知识的有效把握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课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导图框架,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进行思维导图中相应内容的填写,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了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中都发生了不同的物质及能量的变化,且光反应还给暗反应提供了ATP及[H]。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本节课所需学习及掌握的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同时也确立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课程包含了众多核心概念知识,教师通常可以清晰地讲授某一核心概念,但对其作用及特点等进行描述时往往逻辑混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的教学中,需要学生记住糖类和脂肪的类型及它们的作用等,信息量较为庞大,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从糖类和脂质的三大类型出发,将糖类和脂质的类型及作用等这些较为零碎、分散的知识用树杈结构串联在一起,不同的分支可加以不同色彩的线条修饰,让整个思维导图更为清晰美观,这有利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及记忆。
(三)课后复习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所谓复习,就是对新学习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及掌握。而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把重难点知识加以区分和连接,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内容的复习。如学生通常对单糖、二糖、多糖这几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牢固,而利用课本进行复习既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学生深刻掌握该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在这个包含着完整知识框架的图中能够清晰直观地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能够深刻快速地理解并记忆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思维工具,可以使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各知识之间联系的构建,把许多零散的知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深刻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在完善新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
参考文献:
[1]鲁信.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4):1-
作者:陈惠仙 陈冰凤 苏东凤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