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关系论文 > 造船工业与职业教育关系论文

造船工业与职业教育关系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17 13:13:00人气:417

1与江苏省造船工业关联现状

船舶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推动了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如江苏省地方海事局与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手打造的“扬泰造船”、“辅助验船师”等项目,是行、校、企三方优质资源对接共享、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另一成功案例是在资源与利益充分啮合基础上,建设和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紧缺的“内河船舶驾机合一”人才的“根植共生”合作模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船舶类专业设置与江苏省造船工业发展关系研究”过程中,对全省职业院校和部分造船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收集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及要求,了解了相关院校在“十二五”期间的招生策略。根据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江苏省造船行业发展规划,归纳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数量与结构的矛盾

2.1.1技术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据统计,全国船企技能型人才中,高、中、低级技术工人的比例数为1:6.16:14.53,世界平均值为1:3:6,发达国家为2:4:5,造船企业每一万载重吨大约需要100个岗位从业人员。如果按全省年造船量3000万载重吨的目标估计,需要30万从业专技人员;如果将企业需求人才的理想结构归纳为A(中小型企业)、B(大型企业)、C(央企)3类,根据抽样调查,按此比例统计所需的人员分类见,高(中)职人才需求最大。同时还了解到,造船企业中外包工比例过高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已经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正逐步增加基本工数量。此外,海洋工程产品单品较多,需要大量生产设计人员。

2.1.2专业结构不匹配造船企业在船舶体、机、电3个专业方向的传统人才配比是3:2:1。2005年以前,船舶机械、船舶电气类专业多数转向通用型机、电专业,淡化了船舶特性,甚至于在一些船舶类知名大学也难觅船舶机电专业的位置。造船工业黄金时期,各类船用机电产品大都有生产厂家负责(或指导)安装、维修,因而企业对船舶机电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并不十分迫切。但是,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产业结构向海洋工程方向的发展,船舶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矛盾开展凸显。现代造船技术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则十分稀缺。

2.1.3生源结构不合理船舶行业在众多制造业中仍是外场作业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周期长的重工业之一。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发达的地区,在苏南,焊接、船舶工程技术、船舶驾驶等专业生源正逐年下降(焊接高职专业“十一五”期间的招生总人数小于1000)。在众多造船企业中,现场作业的装配工、电焊工中本省人士占比极少,使用外包工成为惯例。在中高级专技人员队伍中,外省从业者或由于家庭等因素并不稳定(曾有苏中地区某船企招聘的40多位外省专科毕业生5年中流失了95%),或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而另谋高就(流向浙江、山东、安徽等地),人才流失严重。

2.2教学内容与手段亟待更新

2.2.1课程体系陈旧船舶类相关职业院校中,各专业相对独立,在体、机、电三者中自成孤岛,涉及到造船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够,海洋工程的职业教育还是颇新的课题。尽管数字化造船驱动了第一轮专业课程改革,但由于我国造船企业的技术改造大都自成一体,反映在教学中也只是课程的加减法,难以形成现代的、有效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造船是大型综合性工程技术,如果没有特定的情境、相当的手段,即使现场教学也只能认识表象。仿真技术早已运用在装备制造业许多环节之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跟上,部分中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场所还不完备,各院校对于核心技能的理解与设定缺乏统一的标准。

2.2.2国际化程度低船舶行业是典型的国际化行业,各企业反映最多的共性问题就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英语水平太低。在中国从事船舶设计与建造者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并不多,在江苏省教育界,每年都有师资培训国际项目,但鲜见与船舶或海洋工程教育领域的交流。此外,船舶类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缺乏工程实践。教育是教师先行的事业,师资尚且如此,又何谈工业的国际化?而职工素质将影响造船技术,影响造船质量和管理效率,影响产品附加值提升,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也必然会严重阻滞行业发展的进程。

2.3校企合作缺少互动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校企合作当前在如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奖学金及工学交替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依然停留在用人层次。校企在制度上的差异,使得专技人员可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教育主管部门虽再三强调教师必须保证每年有一定时间下厂实践,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造船是系统工程,每年2个月下厂锻炼难有收获,学生下厂实习环节也因种种原因效果不佳。而企业,一方面多数没有建立人才培养及储备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满足于现状。企业、学校的资源和信息难以实现真正的共享,学校与企业难以形成合力。

3江苏省船舶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3.1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与定位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海洋工程技术专业,加强对海洋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强化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结合。研究设置船舶仿真技术专业,为行业的两化融合储备人才。扩大高职、减少中职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技术技能项目培训,提高现有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2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师资必须要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对新教师,应该要求专业教师在企业跟踪完成相关产品的建造全周期,而不是以实践天数来衡量;鼓励从企业引进专职或兼任教师,进行适当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资助优秀教师出国修学,担负起学习、宣传和引进先进技术理念及方法的责任。

3.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力度很大程度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企业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热情地深入到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各个育人环节之中,如邀请学校参与新产品研发、企业学习考察,把职业教育、职工培训的投入共同纳入预算中,对教育所需要的实训设备提供赞助,对职业教育需求的企业指导教师给予支持,派遣有经验的工程师、能工巧匠传授知识技能,适时创造、提供机会,创新合作模式,助推船舶与海洋工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张依莉 腾玮晔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