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科技论文 > 高职高专钢琴教育科技融入路径

高职高专钢琴教育科技融入路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01 22:14:00人气:398

摘要:现阶段,教育科技融于不同层次的钢琴教育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对高职高专层次来说,其融于教育科技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育质量。基于当今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钢琴教育的定位,本文提出的几条路径均是综合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产物。

关键词:教育科技;钢琴教育;融合

随着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实施,教育科技于高职高专的应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情形下,不仅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与发展,而且,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各种教育技术以有机的形式融于不同领域的专业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教育质量。随着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相对而言,无论是什么教育层次,钢琴教育因为其本身特点所致,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钢琴学习有较强的独特性。为此,有必要全面探究教育技术于钢琴教育的路径。但首先要全面、科学地理解当代高职高专钢琴教育专业人才的定位。这样,才能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把各种新兴科技用于钢琴教育。

一、时代情境下钢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从通常意义上来讲,钢琴教育应理论与实际兼具。高职高专层次更强调实践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但在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特别是在科技不断融于教育的情况下,高职高专层次钢琴教育人才始终被定位于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人才。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种定位不断地被赋予多种内涵,并呈现出不同的具体意义。例如,该层次的高职高专钢琴教育人才定位除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强调培养演奏型、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演奏型人才的培养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与繁荣,人们的生活品味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逐渐提高。在此情形下,更加需要具有娴熟演奏技巧的专业人才。再就创新人才培养来说,在国际范围内,该方面的人才如今已是各国、各地区竞争的焦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之一。但我国高等教育在此方面,却存有很大的欠缺,尤其是就高职高专钢琴教育而言。当然,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地融入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定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与维度不断被丰富。而从实践来看,这些培养能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技术的融入程度。基于这种人才定位,本文综合文献分析与实践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全面实现教育科技与钢琴教育在高职高专层次的融合。

二、时代背景下教育科技融于高职高专钢琴教育实现路径

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软硬件的结合,其在高职高专层次的钢琴教育当从软件、硬件两方面做起。其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两者缺一不可,需要同步实施。

(一)完善硬件设备配备与应用无论对于什么专业的教育,科学技术的融入均应有坚实的硬件基础。硬件的配备与应用对其全面融于教育具有直接影响。从现实来看,对钢琴教育来说,配备与应用均是硬伤。为此,需从两方面同时做起。1.升级更新硬件配备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钢琴教育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除需要全套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等在内的音响设备样样不能缺少,更需要其他一些特色设备,例如较为流行的电子钢琴。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硬件的配备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样,钢琴教育才能理论、实践并施。或许相比于其他课程的教育科技硬件,专门用于钢琴教育科技的硬件开发并投入实用的较少。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从电子钢琴到如今的智能钢琴,每一种蕴含科技元素的专业钢琴科技工具无不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科技特色。而且,从这些工具的性能及用处来看,只要掌握正确的使用要领,其可以适应于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包括基础学习者,特别是如今新兴的智能钢琴。即使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智能钢琴,一些具有智能意义的工具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为师生带来极大便利。例如,某企业开发的智能灯条可用于不同款式的钢琴,像立式、三角式、数码钢琴都可使用。通过它的使用,原本较为普通的钢琴,均可变成“智能钢琴”,不仅利于教师教学,而且可起到陪练、游戏、纠错以及评测等功能。从目前来看,或许因为在整个高职高专的教育体系中,钢琴教育并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换句话说,虽然近年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较为兴盛,但钢琴教育实质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一些学校虽然加大了教育科技投资,但更多却着力于升级换代普适性较强的教育科技。为此,加大特色化、专业化钢琴科技的投资势在必行。这样,教育科技在高职高专融于钢琴教育才能真正实现。2.强化设备应用质量相对于硬件配备,软件的使用同样亟待提高。实事求是地说,这主要与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对新兴教育科技缺乏足够的了解,致使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硬件的功能均没有得到发挥。为此,相关教师在工作之余,应努力提升信息素养,提高有关设备的应用程度与质量。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尤其是与一些文化课程教师相比,因为专业所限,钢琴教师通常需要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提高实际技能。另一方面,钢琴教师信息素养不够全面与其对有关方面的认识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在部分教师看来,高职高专层次的钢琴教育更在于强化学生的弹奏技能,所以,从主观上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这些,相关教师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钢琴教育观,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科技与钢琴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也可采取自主或合作的形式,主动地克服一切不利条件,努力提升个人信息技术素养。即使机会有限,学校资金紧张,无法以脱产的形式进入专业机构学习教育科技的知识与应用,甚至也无暇通过网络学习,但至少可以运用相关的APP,开展碎片式学习。这样,不仅不会占用专门的时间,而且教师会学习到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随时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了硬件的利用效率与程度,也能开发出相应的钢琴信息化教学资源。

(二)提升教育技术的融入程度如前所述,教育技术是软、硬件的综合体。硬件是设备,软件是保障。教育科技全面融于高职高专层次的钢琴教育,需要全方位提升相关技术的融入程度。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创新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在常规条件下,钢琴教学通常需要在“一对一”的模式下进行,或者按传统的“师徒制”进行教学,尤其是实践方面的练习与训练。通过这种模式,师生双方可及时沟通,有效了解,以便教师可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实施个性化差异教学。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即使教师全部都竭尽所能地站到学生视角把教育科技用于钢琴教学,但效果却难尽如人意。在当前的环境下,尤其是相比于普通专业,钢琴专业的学生个性更为多元,要实现教育科技与专业的真正相融,应构建新型的教育技术运用环境。例如,在构建平台,或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要突出学生的独立认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与学生开诚布公地就钢琴文化、弹奏技巧交流心得,在师生之间构建真诚、有效的互动。那样,学生不但学习了相关理论、练习了弹奏技能,而且在相对宽松、宜人的环境中,更能激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更主要的是,通过网络平台、“微课”“慕课”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化载体,当前高职高专钢琴教育“一师多生”的局面可得到有效缓解。基于充分沟通、完全交流构建的各种教学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钢琴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如果单一地按教师视角,教与学之间存在固有差异,无论教师树立多么牢固的“以生为本”的思想,但因为对学生个性、钢琴学习认知及习惯的理解与实际总存有一定偏差,所开发的教学资源不可避免地带有“教师想”而不是“学生想”的弊端。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凭借一定的载体。这样,创新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才能落至实处。为此,可开展钢琴视频弹奏比赛。开展此方面的活动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宿舍为单位,按才艺、录像、剪辑以及合成等标准进行筛选。优秀的作品可纳入校本课程。但从录像至合成等,均应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可促进其全面、均衡健康发展。2.确立“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育方式,它短小精悍,针对性较强,可按主题实施,也可根据教学流程开展,因此特别有利于重、难点的讲解。从当前其在钢琴教育及其他专业领域的运用来看,把“微课”融于其中,实现“翻转课堂”,可与传统钢琴教育形成合力,不但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出学生的症结所在,而且长远看,更利于学生精准地把握钢琴艺术风格与特色。但在实际应用中,鉴于主客观原因,“微课”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或者说,在高职高专层次,并没有确立健全的“微课”模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健全“微课”钢琴教育模式首先应开放专业“微课”课程,并把其用于课堂内外,使其真正地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微课”内容加强自我反思,并可及时地把个人疑惑反馈给老师,以便针对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育科技全面融于教学意味着科技化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互促进。而且,为构建“微课”而形成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应有机地引入传统钢琴课堂中。在此情况下,无论是优质网络资源,还是传统优秀教学资源均可在现代科技的运用下实现共享。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生生通过社交APP,邮件、微博、网络论坛等深入探讨钢琴知识、技能。在构建优质“微课”的基础上,教师应深化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可针对钢琴教学特点及钢琴学习规律,探索线上、下相互结合的自由学习模式。这样,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加强交流与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以共同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提高。另外,得益于确立的“微课”模式,整个钢琴教育也因此储备了许多切实可用的资源。但在此之前,教师应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深入探究“微课”的制约因素,并通过多重视角进行归纳、解决,以使有关问题得到解决。得益于这些,钢琴教育的重、难点不仅实现了网络化,而且实现了可视化。这可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高专学生钢琴知识基础差、底子薄,学习钢琴不知从哪里下手的问题。3.优化“慕课”学台相对于“微课”的规模,“慕课”无异等同于巨无霸,因为它是整合可以利用的网络在线资源,通过优化而构建的大型开放网络课程。而且,它打破了单一课程的限制,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不同学科的整合,更可以把相同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这种客观优势决定了把其用于高职高专钢琴教育的必要性。因此,为实现教育科技的有机相融,有关部门应积极协同教师构建适宜的慕课平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实现高职高专层次钢琴教育的飞跃发展。为此,应首先构建校内的“慕课”平台。在此方面,除强化包括“微课”在内的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加大人才、资金投入。例如,邀请有关“慕课”设计专家、组织学生及教师共同参与实用性强、可行性高、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其次,在校内“慕课”平台开发完善的基础上,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研室以及院系有关部门,均应重视校际“慕课”平台建设。一般来说,即便高职高专层次,每个学校均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资源及方法,通过校际“慕课”平台建设,不同学校除共享“慕课”资源,更可在此激发下,开展与之相应的学术交流、研讨、教研活动等。但需要指出的是,校际“慕课”平台的建设,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估机制,但迄今为止,包括其他学科课程在内,此方面仍在摸索之中。钢琴“慕课”平台的建设可逐级扩大,以充分发挥网络时代教育科技的真正意义与作用。

三、结语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科技融于高职高专层次的钢琴教育是一种必然,为其提供了极大活力。但正如科技永在前进发展,教育科技融于钢琴教育同样需要与时代同行,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区靖B,石磊.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设计―――以圆舞曲类型歌曲伴奏训练为例[J].北方音乐,2019,(24).

[2]宾恩林.新文化运动百年来技术文化阶段划分与高职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2020,(01).

[3]江幸哲.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数码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6,(03).

[4]周金元.基于数码钢琴系统技术条件的高职学前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

作者:闫雨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